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是中国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因其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的时间,故成为史学界研究商周断代的不可代替的实物遗存。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考古实物遗存是历史研究唯一可用的史料

B. 利簋的铸造时间应该不晚于公元前1046

C. 商周时期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

D. 周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诗经·大雅·公刘》:“笃公刘,于京斯依。……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这里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卿世禄制    D. 皇帝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西周的文字纪录中已经有”、“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均未称呼对方为。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B.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C.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关系的纽带    D.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缓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生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这些专属称谓意在

A. 以中央集权取代地方分权    B. 突出皇权的神秘色彩

C. 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秦统一后,在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其中,负责掌管律令、图籍的官员是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治粟内史    D. 卫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学者统计,西汉一代共任用宰相56人,其中布衣出身者有33人,占59%;功臣世家、富豪出身者15人,占26.7%;外戚出身的7人,占12.5% 宗族出身的一人,占1.8%。这表明西汉

A. 贵族政治日益衰落    B. 布衣卿相加剧国家治理困境

C. 选官制度趋向民主    D. 察举制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韩建议将征兵年龄从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魏徵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当时

A. 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专制    B. 门下省在行使审议封驳的权力

C. 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    D. 门下省权力凌驾于中书省之上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以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该时期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B.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C.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D.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看,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与陕西中、北部差距较大但是,行省划界时不将它们划入四川反而划入陕西。据此可以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 便于传达政令    B. 提高行政效率    C. 扩大国家疆域    D. 防止地方割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

A. 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    B. 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C. 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安排    D. 以大驭小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制度,遵循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原则,其中的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他们成为皇帝依赖的群体,也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由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A. 是西周宗法体制的再现    B. 表明清初满族贵族享有民主权利

C. 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    D. 是清朝专制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诗人在此主要歌颂的是古希腊城邦的

A. 面向海洋    B. 民主政治    C. 小国寡民    D. 独立自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解读符合该评论的

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B. 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 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D. 罗马法明确维护贵族的利益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公元前3世纪,罗马法规定:“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 当以去年奴隶或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该规定说明罗马法

A. 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 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    D. 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黑人按5个折算成3个比例)。这一设计

A. 体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妥协与平衡    B. 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C. 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    D. 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当时德国的政体

A. 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不具备近代民主制特征

C. 是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倒退    D.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说明耆英

A. 找到了中国战败的制度根源    B. 看清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

C. 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    D. 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剧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表是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晚清户部银库收支数量变化表(银数单位: 万两)

A. 清政府急需偿还赔款    B.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D. 列强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853年,英国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1854年,美国、法国也积极活动修约。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

A. 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    B. 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

C. 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    D. 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在其14年斗争中,先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施政方案《资政新篇》。这两个政治文件都

A. 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 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

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载:“______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材料空白处应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19世纪晚期,他们都竭力鼓吹瓜分中国,要求本国政府着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这反映了

A. 传教士是西方侵华的主导力量    B. 列强侵华以维护宗教利益为本

C. 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    D.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具有必然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已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以下属于该议约内容的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

C. 在北京设使馆区    D. 开放重庆为新的通商口岸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两广总督张鸣岐纷纷宣布独立,变成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蒲殿俊。这些形式的独立

A. 标志共和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 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领导权

C. 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D. 宣告了清朝统治的彻底结束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主政治舞台

B.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据此可知当时

A. 晚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B. 中国人民开展收回利权运动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失败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这次运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关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关注欧洲之外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由此可以判断,《共产党宣言》

A. 可适用于世界任何地区    B. 以关注全人类为己任

C. 诞生于对全世界的考察    D. 以探索资本主义为主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马克思曾说:“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会变成孤鸿哀鸣的。以下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光荣革命    B. 巴黎公社革命    C. 十月革命    D. 武昌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以下属于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的是

A.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D.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17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批准了新政府的组成。苏俄新政府是

A. 人民委员会    B. 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    C. 公社委员会    D.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就会减弱。……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之间进行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4年,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不同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伯里克利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君主立宪制的要求。宪法中的某些内容也反映了共和派与保皇派互相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平衡的重心。……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张芝联《法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作用。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