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晋中市2018届高三1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联齐抗秦,遭谗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闻讯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据此可知

A. 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受到冲击

B. 屈原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C. 推动了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

D. 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顾炎武《郡县论》中指出:“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据此可知,顾炎武

A. 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B. 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

C. 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

D. 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清朝雍正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不再公开立皇太子,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乾隆皇帝。这一制度创立反映了

A. 传统宗法观念的彻底瓦解

B. 贵族政治发展到了新阶段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

D. 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

记述

出处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管子·小匡》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商君书》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周礼·地官·遗人》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

《汉书·食货志》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当时出现文化繁盛局面

B. 齐魏积极发展商品经济

C. 秦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 诸侯国重视经济的管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愛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B.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 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C. 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    D. 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上海出现的地下工厂时指出:“要使它成为地上(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很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工厂)做对手,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这说明当时

A. 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B. 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

C. 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

D. 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

A. 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

B. 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

C. 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

D. 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房屋最高不得超过70尺,以防倒塌对邻居造成损害或影响邻居的阳光,之后又降为60尺,并规定房屋所有人对房屋有修理的义务,毁坏的应重新建造。这表明在古罗马

A. 个人财产不受保护

B. 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 法律制度并不健全

D. 维护奴隶主的权益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几乎法国所有的启蒙学者都推崇中国文化,他们赞颂中国自尧舜以来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结合”,用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的发现对思想界来说,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发现是同等重要的大事。说明了

A.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了法国启蒙思想

B. 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宣扬人文主义

C. 中国文化成为法国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 启蒙思想家借中国文化构建理性王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大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订货。斯大林承认,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立的。这主要说明

A. 苏联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经济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C. 西方国家主导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

D. 美国放弃了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围剿封锁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漫画表现了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表明

A. 经济发展增强外交独立性

B.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促成美欧日平等伙伴关系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照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双重分权”机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与美国实施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中国,西方文明是紧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坚船利炮的军事入侵而进入中国的。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在不同文明交往与发展模式选择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既反抗西方列强入侵,又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与选择最理想的发展模式。

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回应过程,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是西方的入侵消灭了中国的蒙昧落后,使中国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走向文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衍军《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回应》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闹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论题观点正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堵塞多种就业渠道、制约劳动者和极性等弊端渐趋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劳动服务公司,通过各种形式,陆续把待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就业训练和劳动服务。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企业招用工人,应当张榜公布经过考核合格者名单,公开录用。”

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20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摘编自王爱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

(1)根据材料,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金门、马祖长期以来都是台湾国民党军队用来骚扰大陆东南沿海的重要跳板。1958年8月23日中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猛烈炮击金门,大小金门完全被解放军的炮火封锁,金门与台湾的海上通道被截断。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停止炮击七天;13日宣布停止炮击两周,“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以利他们固守”。25日,进一步宣布每逢单日炮击,双日停止。美国相应地宣布了停止对国民党补给舰队护航。台湾局势很快缓和下来。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毛泽东的策略几经反复,频繁变动。从最初的还美国人以颜色,同时惩罚国民党借金门、马祖骚扰大陆;到准备夺取金门、马祖,牵制美国,支援中东革命;到“诱美逼蒋”撤守金门、马祖;到“联蒋抗美”,暂缓收复金、马,而留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将金马台澎一揽子解决。

——据杨奎松《两次台海危机的由来及幕后》

材料二炮击金门再次把美国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美国担心,放弃金、马将会引起多米诺效应,最终严重危害西太平洋地区由岛屿和半岛组成的“反共壁垒”;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担心蒋介石会利用台湾紧张局势,谋求冲突升级,以便将美国拉下水。为摆脱两难境地,美国试图以让出金门、马祖来换取中国同意不对台湾和澎湖使用武力,从而实现其“两个中国”的计划。蒋介石清醒地认识到,持有金门、马祖意味着台湾当局仍然统辖着大陆福建省的部分土地,这成为国民党政府仍对大陆享有统治权的一个象征,金、马成为台湾与大陆相联的最后一根政治纽带。为此,蒋介石始终不肯就金、马防卫问题对美国实行让步,9月29日公开声称,台湾将决心固守金、马,若至紧急关头,台决独立作战。

——据何迪《“台海危机”和中国对金门、马祖政策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炮击金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陆、台湾两方处置“台海危机”的共同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1955年,钱学森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情系祖国西部,用于沙漠治理。面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实权官衔,他没有向谁伸手,而是主动放手。即便美国曾多次邀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他曾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他曾为自己定下了“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

——摘编自叶永烈《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学森在科技方面的卓越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值得我们学习的钱学森精神。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