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北宋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志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见宋代儒家的终极目标是

A. 格物致知

B. 思想大一统

C. 匡时济世

D. 继承儒学正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

A. 倡导经世致用哲学

B. 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

C.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D. 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A. 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 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 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 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

A. 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

B. 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

C. 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

D. 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通过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

 

1890~1894年

1895~1899年

1910~1914年

出口

100

142

315

进口

100

153

417

 

 

A.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 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 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 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A. 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 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 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   )

时间

进口货物

总值

鸦片(%)

棉布(%)

棉纱(%)

1850年

54%

34%

6%

390.8万元

1870年

34%

50%

6%

6457.4万元

 

 

A. 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    B. 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C. 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D. 民族资本主义下工业取得较快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

A.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B. 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 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B. 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06~1907年,清政府先后颁行了多个奖励实业的章程,规定对所办实业开办资金达到一定数量者赏赐子、男等爵位。该政策

A. 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B. 使商人活动合法化

C. 刺激传统理财方式的更新

D. 导致资本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 固守传统的天下观,愚昧落后

C. 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 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1840年前

1894年

 

 

 

 

商品值

其中国内销售

商品值

其中国内销售

茶叶

1414.06

1184.01

4784.6

1467.01

棉花

1146.79

1146.79

2437.26

1701.13

粮食

15533.30

15533.30

37250.00

37054.20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A. 中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B. 中国商品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 中国商品国际份额激增

D. 工业革命引领中国经济增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

上海

重庆

铁路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71年

1886年

电灯

1882年

1906年

 

 

A. 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    B. 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C.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D. 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二、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 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上海机器面粉工业,始于1897年开办的英商开办的英商增裕面粉厂。中国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1913年共有11家。为保证原料供应,这些面粉厂纷纷派人到产地设庄收购,小麦价格逐步上扬,促使农民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材料说明

A. 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B. 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诞生

C. 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相互推动

D. 英国侵华助推上海面粉加工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下表为1873~1947年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表(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1873

8.8

91.9

1903

15.0

85.0

1920

28.5

71.5

1947

52.8

47.2

 

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 工处化程度不断加深

D. 居民消费更加理性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表是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1930年北平底层市民从业统计表。

男子

女子

职业类别

人数

百分比

职业类别

人数

百分比

车马业

641

42.09%

缝织业

360

59.51%

小生意

217

19.25%

雇工

68

11.23%

夫役

163

10.70%

绣花

64

10.57%

军警队

132

8.67%

缝穷(补衣服)

54

8.92%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北平地区的民族工业非常发达    B. 北平的城市化水平超前

C. 北平的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    D. 北平地区贫富差距拉大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877年,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26.9%、49.4%,而到了1894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6.2%、24.9%。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出中国

A. 出口商品种类的增加

B. 传统手工业的升级换代

C. 自然经济日益走向解体

D. 蚕丝出口数量保持稳定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据学者统计,从1860年到1936年,小农家庭的手织布在棉布消费总量中从96.8%下降到38.8%,自给率从46.1%下降到28.7%。小农家庭棉花自给占棉花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9.4%降至10.9%。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小农经济

A. 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状态

B. 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

C. 趋于破产并将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D. 与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

A. 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B. 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 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D. 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欧洲发现了大量银矿,使得银价猛跌,而几乎在同时,欧洲各国先后确立了金本位制。这一变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 西方开始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B. 中国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C. 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中国逐渐脱离世界金融市场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  )

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

C. 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    D. 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光绪年间“印度棉纱和来自中国东部诸省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从近代化角度理解材料现象的本质是

A. 印度纺纱业工人工资成本低

B. 关税偏低导致进口棉纱价格低

C. 科学技术使洋纱生产成本低

D. 中国传统纺纱业工艺落后水平低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数据表:

 

丝(单位:万斤)

茶(单位:包)

1843年

1300

1000

1855年

8400

56000

 

上表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日渐占据优势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    D. 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据记载,至1894年为止,全国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额6749万元;其中官方资产为4751万元,占70%。而在官办企业中,属轻工业的资产仅占官办企业总资产的10.3%。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顽固派的阻挠作用

C. 列强未觊觎我国重工业    D. 洋务运动的影响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 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 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C. 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 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人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些情景的描述,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 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 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

A. 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 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 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 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 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 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 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 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 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8. 难度:困难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50.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严复对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