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此时此刻,为了自卫,只有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暂时携手,起来合作迎战,方才挽回了民主的一条小命”。文中“自由派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携手迎战的是

A. 同盟国

B. 协约国

C. 法西斯

D. 恐怖主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好心肠”实为英国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B. “恶人”主要指德意日法西斯力量

C. 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

D. 丘吉尔的言论揭示了“二战”爆发的根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意也将对捷提供保证。由此可知《慕尼黑协定》的实质是

A. 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

B. 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

C. 维护德国利益

D.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正如英国军事家富勒所说:“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人消灭了。”法国的这种行为的实质是

A. 奇怪战争

B. 绥靖政策

C. 明哲保身

D. 祸水东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哪一个国家”。对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A. 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大陆

B. 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保持英国的霸权地位

C. 外交上的表现是“离强合弱、扶弱抑强”

D. 让英国和欧洲国家保持势力均衡,防止任何有野心的国家称霸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二战之前,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局部战争,但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下列对这一结局出现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力量弱,且各自为战

B. 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 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了同盟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希特勒为“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纳粹党的一党独裁

B. 正式确立战争经济体制

C. 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

D. 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图所示战争由于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广泛参与,被称为小二战。在这场战争中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了顶峰

德、意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参战

苏联派出国际纵队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美国商人向叛军供应了大量燃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记述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写道:“墨索里尼在拿定主意后,就立即决定采取行动。因为他认为当时外交形势对他很有利。”当时的“外交形势”是指

A. 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B. 英法听任希特勒公开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C. 西班牙佛朗哥将军发动反对共和国的叛乱

D. 英法默认德国侵占奥地利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36年5月21日,英国外交部常务次长范西塔特在备忘录中写道:“如果我们持久地与次要的独裁者(指墨索里尼)不和,我们就永远不能与首要的独裁者(指希特勒)妥协,甚至不能同他安全共处。”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 英国不认可德意两国的法西斯制度

B. 英国特别防范德意法西斯势力结盟

C. 英国特别重视与意大利的双边关系

D. 英国当时有意全面遏制法西斯势力。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西班牙内战被人们称之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

A.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都直接间接地介入了这场战争

B. 内战远远超出了西班牙的领土范围

C. 内战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 内战中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展开了激烈斗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33年4月,有人请求爱因斯坦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 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假如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这说明爱因斯坦

A. 赞成捍卫国家主权

B. 积极参与世界大战

C. 反对法西斯侵略

D. 反对种族屠杀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

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

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1938年9月,张伯伦回到伦敦,站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对群众说,他

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了”“这就是我们和平时代的和平。张伯伦所谓的和平

件是指

A. 枫丹白露备忘录           B. 慕尼黑协定 

C. 波茨坦公告               D. 联合国宪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 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以下体现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   D 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37年11月,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可以调整的。这表明(    )

A.意识形态矛盾是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B.希特勒视苏联为德国扩张的唯一敌人

C.希特勒以反共产主义为幌子麻痹英、法、美等国

D.当时德国与英、法、美等国不存在利害冲突,战略利益一致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35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了赞成票。这一事实表明

①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了英、法的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予埃塞俄比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两次世界大战期问,德国开始疯狂的扩军备战,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威胁。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B.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C. 1936年,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和日本在内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D. 1938年,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准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与

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与与解决

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 ①③

B. ④⑤

C. ②③

D. ①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惟有共产国际、惟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我们对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去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

材料四“二战”前,法国右派蒂埃里·穆尼埃说:“德国的战败也会意味着一种可依赖的制度的瓦解,这种制度是防止共产主义胜利,也许还是防止欧洲立即布尔什维克化的主要堡垒。”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张伯伦所说的“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哪个国家?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英法的纵容实质是什么?影响如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丘吉尔1938年10月5日在下院的演说中说:“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与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为危险。”“不要以为这种事会从此结束,这不过是算账的第一步,只不过是以后每年还要递给我们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尝一尝罢了。”

请完成: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捷克斯洛伐克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被分割的?

(2)被分割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叫什么名称?它被割给了哪个国家?

(3)为什么说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使自己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为危险”?

(4)历史是怎样证明丘吉尔的“这不过是算账的第一步”这个判断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