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

A. 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B. 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C.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 争夺巴尔干地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己做好先扣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 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大陆事务

C. 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

D. 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事件是

A. 三国同盟的建立

B. 法俄协约的签订

C. 英法协约的签订

D. 三国协约的建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激烈争夺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 英德矛盾的激化

D.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20世纪初之所以发生世界性战争,主要条件是

A. 世界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毕

B. 远程大炮.坦克.毒气等一些武器的研制

C. 运输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

D.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战略计划是:先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迅速结束战争。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

A. 速战速决

B. 两线作战

C. 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对手估计过低

D. 与德国国情不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使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破产的战役是

A. 俄军夏季攻势

B. 马恩河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索姆河战役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马恩河战役后,德国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输掉了战争”,是因为

A. 德军主力遭重创

B. 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

C. 德国防线被突破

D. 德国陷于长期的消托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

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索姆河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英法发动的战役,主要是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②结果没分胜负

③在这次战役中,飞机首次亮相

④发生在1916年6月下旬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爆发的地点是

A. 马恩河

B. 索姆河

C. 凡尔登

D. 日德兰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一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 维护世界和平

C. 争夺世界霸权

D. 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认识有误的是

①针对的目标是所有船只

②只针对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

③“无限制的潜艇战”的实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

④“无限制的潜艇战”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状况

A.

B. ②③

C. ①④

D.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

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

②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③《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

④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强大攻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  )

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存在失误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同盟国资源的短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一个西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

A. 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 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 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

D. 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B. 是非正义性的战争

C. 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D. 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非正义的战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 《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一战

C. 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D. 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一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有

①使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

②引发了欧洲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动摇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④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哪些机遇

①扩大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

②插手欧洲事务的机会

③展示美国实力的机会

④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一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下列各项不属于日本的发展和扩张的是

A. 占领了中国山东、太平洋上原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

B. 独占了中国市场

C. 加紧了对英法殖民地的渗透

D. 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一战的影响是

A. 引发了十月革命

B. 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 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 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  )

基尔港水兵起义    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 

③爆发“十一月革命” 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战后出现的两大社会思潮是

社会主义思潮

民族主义思潮

孤立主义思潮

和平主义思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殖民地面积表(单位:万平方千米)

 

 

英国

法国

德国

1860年

250

20

1880年

770

70

1899年

930

370

100

 

 

材料二: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占有比较表

 

 

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材料三:图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材料四: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表格从纵向看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横向看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教材内容,简析材料二、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3)图1中欧洲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

(4)比较图1、图2,同盟国集团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5)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感望,它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竞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困政府的答复文

请回答:

(1)德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引用有关文字加以说明。

(2)双方对当时一战的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请说明理由?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一问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