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与下列思想相矛盾的是

A. 知之为知之

B. 因材施教

C. 学思结合

D. 贵贱有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文中的“这位哲学家”是指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他思想中的(   )

A.            B.

C.中庸         D.德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小陈在辩论赛上论述“孔子不提倡愚忠”的主张,下列孔子名言中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 “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B. “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C. “仁者爱人”

D. “温故而知新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

A.主张用残酷的刑罚统治人民

B.主张用来治理人民

C.主张用教化约束百姓

D.主张并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孔子宣扬的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备受冷落,从阶级的角度分析,他代表

A. 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 劳动人民的利益

C. 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奴隶的利益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

A. 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 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

C. 真理高于—切的信念

D. 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A. 人是否要追求现世的幸福

B. 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 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 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 有教无类    B. 启发式教学    C. 温故而知新    D. 当仁不让于师

 

二、null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被誉为“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他极力推崇儒家文化是因为

A. 两人都主张维护“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B. 孔子最早提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C. 孔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与伏尔泰的自由平等思想相吻合

D.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 孔子

B. 墨子

C. 普罗塔戈拉

D. 亚里士多德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亚里斯多德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接近了唯物主义”。以下能反映亚里斯多德“接近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 人的责任要我们更加尊重真理

B. 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C.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D. 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是几位参观南孔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

B.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

C.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明证

D. 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A. 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 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复杂演绎逻辑

B. 属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成就

C. 自始至终贯穿于亚里斯多德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D. 至今在学术界仍具有重要地位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