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十)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由此可见()。

A. 商朝实行授民授疆土的政策

B. 西周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C. 商朝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D. 西周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 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 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C. 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D. 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②其创立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③巩固和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成为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这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保护科举制度

C. 打击贵族势力

D. 强化专制皇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存共挽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华民族向来勤劳勇敢,在面对强敌的情况下,能够众志成城,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请你指出下列最能反映这一精神主旨的是()

A. 合作北伐

B. 共建黄埔军校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

A. 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 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C. 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 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12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 “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97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为一座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该纪念馆

是为了纪念()。

A. 南昌起义

B. 八七会议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1975年、1978年、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修改。这说明我国的宪法:

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             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在逐步完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和治国方略的是

A. 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被载人宪法

B.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被载人宪法

D.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被载人宪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5117日,66年来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马英九引用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言论,建议两岸人民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习近平也指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在坚九二共识基础上,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这不能说明

A. “九二共识能根本上遏制台独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共同追求

C. 理学注重匡时济世的历史使命

D. 两岸重视祖先、重视传统的民族精神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 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 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D.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最能反映我国政府重视并恰当处理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

转机的历史事件是()。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②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③参加日内瓦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 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

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 重叠的山恋与海洋

B. 古罗马历史

C. 中国文化影响

D. 迈锡尼文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 疆域最辽阔

B. 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 经济最繁荣

D. 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英国首相拥有

A. 立法权    B. 财政预算权

C. 最高司法权    D. 最高行政权

 

二、null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 违背宪法,林肯宣布结果无效

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 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利

B.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在白宫办公

C. 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D. 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

A. 空想社会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

C. 进化理论    D. 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是

A. 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

B. 无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C. 巴黎自治政府

D. 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指的是

A. 《四月提纲》

B. 《共产党宣言》

C. 《大抗议书》

D. 《人权宣言》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回忆道:一旦以煤钢联营做出了开端,一旦六个欧洲国家在这一条约中自愿地而不是被迫地将它们的一部分主权让给一个超国家的机构,那么就可以希望在其他方面做出同样的事情,而民族主义──欧洲的不治之症──必然会遭到致命的打击。这说明欧洲煤钢联营的最大意义在于

A. 消除了加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分歧    B. 带动欧洲国家在其他领域内的合作

C. 树立了主权让渡的国际合作原则    D. 有利于缓解欧洲历史上的民族矛盾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 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 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 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 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04年,日本首相小泉在谈到安理会改革的问题时说:“那些有意愿和资源在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应当参与安理会的决策过程。”由此表明(   

A.日本即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日本重新走上了扩张霸权的道路

C.日本希望为国际和平提供更多资源

D.日本谋求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31218日《环球时报》报道:安倍晋三狂言对钓鱼岛问题不考虑做出一步退让,中日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与下面漫画内容有关的是(  )

①狄仁杰和元芳的回答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表现   

②中国需要遏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     

③日本挑起钓鱼岛之争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④中日岛争问题与1895年的《马关条约》有关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 据报道,2012年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近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就经贸、人权、军事安全等问题批评中国,并声称若其当选总统将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答问时表示,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是双方共同的责任。“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才是负责任的政治家。一些既不负责任,也毫无根据的论调不值一驳。”他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共同利益是什么?走到一起在国际上有什么积极作用?走到一起对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中,你有什么认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