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历史必修2单元过关与随堂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 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 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6·连云港市学业水平测试)1918628日,人民委员会决定:“设在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下列工业和工商企业及其全部资本和财产(无论其现状如何),一律归苏维埃共和国所有。”这表明当时的苏俄开始(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C.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学者莫斯统计,(苏联)从1927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生的学生人数从总数l/4增加到了l/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 经济危机趋于缓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8·江苏学业预测)下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几项重要指标的完成情况。该表反映了苏联(  )

 

1928

一五计划初步方案

一五计划最佳方案

实际完成数

煤(万吨

3550

6800

7500

6440

石油(万吨

1160

1900

2200

2140

生铁(万吨

338

800

1000

616

钢(万吨

430

830

1040

592

棉织品(亿米

26.78

57

62

26.94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忽视商品价值规律

C. 经济发展很缓慢    D.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8·江苏学测模拟)马莉莉在《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中提到:“从1953年中国完成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后,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问题就呈现出来。借鉴1933年苏联的做法,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材料中提到的“苏联的做法”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承认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7•盐城学考模拟)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

A. 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 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 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7•宿迁学考模拟二)19575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  )

A. 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 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 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    D. 大大增强苏联军事实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7•无锡学考模拟二)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下图为20世纪60—70年代的苏、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1960—1965年,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B. 1965—1970年,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功使苏联经济继续领先

C. 1970—1975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增速落后于苏联

D. 1975—198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经济迅速下滑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种种危机,时任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 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 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比上年仅增长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发挥作用。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A. 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

C.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7•宿迁学考模拟二)19575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  )

A. 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 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 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    D. 大大增强苏联军事实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7•无锡学考模拟二)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下图为20世纪60—70年代的苏、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1960—1965年,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B. 1965—1970年,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功使苏联经济继续领先

C. 1970—1975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增速落后于苏联

D. 1975—198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经济迅速下滑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64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内在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苏共中央全会向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和北高加索等地区的党政机关和农业机关提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就是在五年内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的荒地,以扩大谷物播种面积。据此判断,当时苏联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勃列日涅夫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7•盐城学考模拟)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

A. 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 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 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面对十月革命后的战争环境,苏俄被迫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17•镇江学考模拟)斯大林时期,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原料等条件,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14·江苏省学测真题)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苏俄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12·江苏省学测真题)俄国二月革命反对沙皇专制,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18·江苏学测模拟)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失败的教训。苏联解体后,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现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三

 

会议

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五大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二战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7·江苏省学测真题)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8

367.25

49.09

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