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选修一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已远远不如1815年和1848年那样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国

B.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C. 农奴制的普遍存在

D. 法国、德国已经开始强大起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

A. 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 俄国的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

D. 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起义者的目的是

十二月党人起义

A. 要求沙皇废除农奴制

B. 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C. 要求沙皇加强农奴制

D. 要求沙皇进行全面的改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 军备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A. 不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B. 败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

C. 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 维护农奴制度

B. 废除农奴制度

C. 推翻沙皇专制

D. 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叶,阻碍德意志、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相同因素是

A. 劳动力

B. 资金

C. 市场

D. 技术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他”是指

A. 十二月党人

B. 地主阶级革命派

C. 守旧派知识分子

D. 激进派知识分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19世纪中叶俄国激进派的主张和活动的有

①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②公开批评农奴制度

③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活动

④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有

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到俄国,皇家禁卫军第一师在奥拉宁鲍姆登陆,听副主教杰尔查文吟咏感恩赞美诗。祈祷时,警察冷酷无情地殴打着试图移近排列成行的军队的人们。这给我们留下了回到祖国时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印象……最后,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在卫兵队的伴随下出现了,他骑着一匹漂亮的粟色马,手上执一把出鞘的剑,他准备在皇后面前放下这把剑。我们高兴地看着他。然而,就在那时,一个农民几乎是在他的马底下穿过了街。皇帝催马前进,握着出鞘的剑冲向那个正在奔跑的农民。警察也用棍棒攻击那个农民。我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背过脸去,替我们敬爱的皇帝感到羞愧。那是我对他的第一次失望;不自觉地,我想起了一只猫,它转变为一个美人,不过,它不能看见一只老鼠而不扑向他。

——A.G.梅朱尔《第一次俄国革命》

材料二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

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D.M.华莱士《俄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国”的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快的印象”和“替皇帝感到羞愧”?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什么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二的预测?

(3)材料二中,“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