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选修1模块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

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

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中商鞅变法属于(  

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

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

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俄国农奴制改革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

A. 井田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均田制

D. 方田均税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

A. 改革取士之法

B. 改变土地所有制

C. 重视农业生产

D. 限制旧贵族权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选项

变法措施

评价

A

梭伦改革:解负令

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

B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

C

孝文帝改革:租调制

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

D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C.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材料强调的是

A.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 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 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D. 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

A.政治民主    B.民族独立    C.富国强兵     D.近代工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仅仅两周就传遍德国,四周后各种译文传遍欧洲

印刷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B

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卖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

青苗法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

C

该衙门(总理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

总理衙门只管外交事务

D

《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始终掌握着最高权力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重视发展教育    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地方权利太大,影响国家治理,为改变这种现状的改革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明治维新

④戊戌变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诗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材料二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女性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体现,是近代社会变革不可回避的话题,并成为衡量社会变革程度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路德极其重视教育,他强调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他认为,开展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因此,他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不分男女与贫富都要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路德希望成立女子学校,女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每天用德语或拉丁语读一个小时的《圣经》。路德的教育计划的实施者菲利波·梅兰托内曾下令建立由女教师任教的女子学校,女学生在那里学习1~2个小时,学习期限为1~2年。

——《宗教改革时期的女性》

材料二维新派兴办女学是基于他们思想深处的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更突出的是,他们不仅把兴办女学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且把它变成实际行动……维新派在19世纪后期所掀起的创设女学堂活动,可谓轰轰烈烈,其规模、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

——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节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教育观及该教育观所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维新派关于兴办女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

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

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有哪些?

(2)根据材料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