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  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料反映出(  )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三省分权,相互制衡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

A. 鞍前马后    B. 为虎作伥    C. 狐假虎威    D. 爱屋及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  )

A.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 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执政后规定: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一规定对民主政治的实质意义是(  )

A. 增加公民的家庭收入    B. 吸引公民去观赏戏剧

C. 提高公民的参政水平    D. 增加公民参政的热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陈天华(1875-1905)《警世钟》开头说: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万忍送人!万丈风潮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于同胞俯耳听。”该诗主要反映了

A. 两次鸦片战争

B.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C. 北洋军阀统治

D.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国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A. 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B. 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

D.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撰文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新”的主要依据是

A. 青年学生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

B. 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C. 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D.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D. 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这表明当时

A. 辩论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已不重要    B. 雅典公民辩论和演说水平提高

C. 民主决策具有保护平民的倾向性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A. 因自身缺陷而消亡

B. 导致古希腊内乱

C.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 是少数人的民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 罗马法的执行缺乏强制性

B. 罗马法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C. 罗马帝国扩张导致各种矛盾的尖锐

D. 罗马法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有能力的罗马人要承担更重要的国家公职,做这样的事都是无偿的,所以这些职位被称为“荣誉”,而且任职者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应付公共的开支。最后,罗马法中还有公益许诺(Pollcitatio)制度,即已担任或将担任公职的人允诺以自己的费用为自己的城市完成某项公共工程。”这说明罗马法

A.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B. 关注执政者的经济实力

C.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 重视团体主义精神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早期阶段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 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B. 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C. 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D. 审判程序非常严密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回归后,其事务由香港人自己管理,但不包括

①外交

②国防

③立法

④行政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  )

A. 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B. 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C. 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D. 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

A. 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华盛顿曾说:“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事实上,其“补救”形式主要是

A. 议会改革

B. 宪法修正案

C. 两党竞选

D. 扩大国会的权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飘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

A. 法国    B. 英国    C. 美国    D. 德国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救,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救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绝不该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皇帝般被逼上断头台。

一一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一一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子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己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

(2)材料一中的“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3)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