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单元检测: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含答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 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 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 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 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45年5月8日,苏联人民举国欢庆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对凯南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美苏即将爆发新的战争

B. 美国对苏联将采取遏制政策

C. 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

D. 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两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B. 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C.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 没有进步作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了

A.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B.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C. 二战后初期,美国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谁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一政策通常被称为

A. 马歇尔计划

B. “杜鲁门主义”

C. 罗斯福新政

D. 尼克松主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关于二战后初期美国与西欧之间关系的漫画。下列对其阐释正确的是

①医生是指美国

②病人是指西欧

③病人是在与苏联冷战过程中得的“病”

④医生希望病人死在手术台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二战后初期,美国的遏制理论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似点是

①公开了美国、西欧与苏联及东欧之间的矛盾

②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

③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④反对共产主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假如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假如它们之间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

A.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 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 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 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动同中国改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

A. 改变侵越战争的结果

B. 美苏争霸中得到中国的支持

C. 调整对外策略,以华治苏

D. 借中国压制日本的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苏联某历史时期发布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这幅画揭示了

A.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实质

B. 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源

C. 美苏间军备竞赛的实质

D. 苏联霸权主义野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缓和”背景下取得的成果有

①美苏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②“中欧裁军会议”召开

③“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召开

④“中导条约”签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与其领导一场追求全球自由,结束共产主义的十字军运动,不如把‘势力均衡’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来寻求同苏联与中国的稳定关系。”美国人亨特的这番话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

A. 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B. 美国放弃了反共立场

C. 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D. 美国集中力量发展核武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 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

B.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已经孕育新的力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孩子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事反映了

A. 两极格局形成

B. 两个德国出现

C. 两德统一在望

D. 冷战结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 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 多极化格局形成

D. 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苏联政局动荡

C. 西方和平演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来自北约及其伙伴国家的士兵2009年5月31日结束了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郊外一处军事基地的演习训练。由于地点是在10个月前和俄国发生武装冲突的格鲁吉亚,因此令俄大为不满。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A. 美俄争霸的表现之一

B. 美俄之间的军备竞赛

C. 体现了美俄冷战局面

D. 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材料二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

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2)请你为三幅图配上解说词。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美国政府将来给予任何援助应该是治疗疾病的药品,而不应该是暂时止痛的镇痛剂。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经济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入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乱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

——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刊)

材料三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那样,今天的苏联几乎筋疲力尽。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在前苏联提供援助。便是我们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洲复苏而使出那么多钱。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2年2月25日)

请回答:

(1)马歇尔声明“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有关文字对此加以简要评价。

(2)参照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马歇尔计划与“新马歇尔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的异同。

(3)材料三与材料二表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对“新马歇尔计划”的调整明显下降。试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