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延吉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敦颐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即道,性与命依道而行。”这表明

A. 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

B. 道教吸收阴阳学发展

C. 汉学在宋代的新发展

D. 理学体系的构架成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武帝“劝学”的根本目的是

A. 确立儒学统治地位

B. 促成社会重学风气

C. 恢复西周礼乐文明

D.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A. 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

B.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C. 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

D. 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荀卿才高学陋,以礼为伪……圣人之道,至卿不传。”这是因为荀子

A. 反对以礼治国    B. 承袭法家主张    C. 认为人性本恶    D. 重视自然规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韩非子曾对法的特点有个精辟概括:法固、法显、法一;《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由此可见

A. 两者法治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B. 中国古代法律更多的重视了私人法律权益

C. 中华法系曾受益于罗马法系

D. 商品经济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经济基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和谐人际关系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确立儒学独尊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先秦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这种差异                 

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C、由社会性质决定               D、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主要体现了以下哪家思想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史记》载“(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与这一典故反映的治国理念相一致的学派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

B. 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C. 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D. 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A. “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董仲舒认为,天与人在形体结构上是一致的,在思想和道德意识上是一致的,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的。这一认识

A. 凸显了天人感应的科学性    B. 发展与继承了孔子的天人观

C. 把人性与人伦关系天理化    D. 意在阐释君权来源的权威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B. 墨子“简爱”思想

C. 孟子“性善论”

D. 老子“无为”思想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欧阳修、胡瑗、石介等人是“宋学”的先驱人物。欧阳修积极参与“庆历新政”,胡瑗在丹州“建议更阵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石介积极“预政事”。这说明“宋学”

A.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工具

B. 形成了严密的思想体系

C. 具有救时行道的时代特征

D. 世俗化的发展倾向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共同关注的是

A. 经世致用    B. 君主权威    C. 教育普及    D. 道德修养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道,未有外乎其心者。”“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清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先秦诸学    B. 道家学派    C. 程朱理学    D. 心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关于“鹅湖之会“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下列选项对二者主张理解错误的是

A. 陆九渊主张心立为根本;朱熹则主张格物而穷理

B. 双方对当时社会转型发表各自见解

C. 双方论争旨在复兴儒学

D. 二者都汲取了佛道之精义解释儒家义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    B. 妇女地位低下

C. 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    D. 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古代文官的最高境界是以死上谏君王,而李贽却说:“死而博死谏之名,则志士亦愿为之……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况无其害而且大有利乎!”李贽意在

A. 分析古代文人死谏的原因

B. 说明文人加强修养的必要

C. 揭示借道德博名利的骗局

D. 批评以死谏者的愚昧无知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当过商贾、牙人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强调“农贾乐业,衣食滋殖”,认为“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则财用充足,否则国家必贫困。这说明唐甄

A. 要求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B. 认为商业比农业更重要

C. 认识到商业活动的价值

D. 提出经济要均衡地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D.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 本质上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 实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萧萐父教授认为17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变动中可以探得古老中国文化向近代转化的·源头活水。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明清之际

A. 西学东渐已渐成风气    B. 资本主义萌芽业已出现

C. 君主专制在日益强化    D. 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顾炎武认为,“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俗称秀才,亦称诸生),曰吏胥”;“病民之尤者,生员也”。他大声疾呼:“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这些言论主要体现出顾炎武

A.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 致力于社会变革

C. 主张废除八股取士

D. 重视博学与考据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C. 李贽的《焚书》    D.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清朝末年,黄宗羲的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高度关注和大加赞赏,甚至谭嗣同等人还把《原君》等名篇节抄并散发。这反映了

A. 黄宗羲的思想实质上是民主思想    B. 黄宗羲的思想是引入西学的桥梁

C. 改良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古代民本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思想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以下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B.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 主张与当时新型经济成分的出现有关    D.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理念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原则,以礼为仁的表现形式,把道德行为和修身济世联系起来。这反映了孔子

A. 认为礼是道德核心    B. 希望恢复周代礼制

C. 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D. 倡导道德的自觉性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宋代理学家着重研究的儒家经典,首先是《周易》。理学家通过对儒家经典进行注疏,阐述他们对字宙和人生的见解,并借用《春秋》的微言大义,说明“尊王攘夷”的理论。这说明宋代理学旨在

A. 探求宇宙本原

B. 继承周孔儒学

C. 考订儒家经典

D. 维护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这表明当时

A. 异质文化融合,儒家与时俱进    B. 修禅之风盛行,官场生态恶化

C. 士子表里不一,社会风气沉沦    D. 理学陷入困境,亟待推陈出新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荀子》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贡的故事。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拒),欲去者不止。”东汉马融曾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言人在见教,无有种类。”

材料二下面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三下面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1887年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教育和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的异同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