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Word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朝时所封郑、晋、鲁、卫、蔡等同姓诸侯封地大都在富庶或战略要地。而异姓诸侯,除了宋、陈、许、杞、邾等小国处于内地外,其余多在偏远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开疆拓土的需要

B. 维护周王室的利益

C. 诸侯等级的不同

D. 强化中央集权的考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他的主要目的是

A. 宣传天人感应思想

B. 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

C. 强化对君主的约束

D. 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

C. 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 武氏被迫移住至上阳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截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传播开来。这说明

A. 经济生活影响市民价值取向

B. 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

C. 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需要

D. 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煤油,在19世纪60年代只有极少量为供应外国侨民需用而输人中国。1878年的输入量是1570万公升,1891-1893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加到1亿7千6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质变

B. 外国侨民数量的增多

C. 中国社会进一步卷人世界市场

D. 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促使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 警示世界大战可能爆发

C. 宣传日本威胁世界和平

D. 争取各国对华进行帮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阴影部分代表的是1953年和1957年上海市郊区农民人均支出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部分所占的比重。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集体生产方式的建立

B. 工业优先发展的挤压

C. 农民消费观念的革新

D. 农村经济“大跃进”需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国务院的部委办、直属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而在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则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能源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由此可知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 政府职能调整转变已经实现

C. 机构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D. 依法治国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鼎盛之际,公民大会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发言,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枚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 氏族贵族势力铲除殆尽

C. 直接民主保障参政机会

D. 公民权利不受城邦限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些规定

A. 结束了君主制政体

B. 维护了共和制度

C. 违背了平等的原则

D. 巩固了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世纪最后三十年间,德国煤炭,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总产值超越所有的欧洲国家。德国经济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

A. 民主政治日渐成熟完善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广

C.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D. 帝国成立扫除主要障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B. 世界各国已完全融人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C. 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D. 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张洪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50-1960年欧美主要国家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文化的阐释,历来众说纷纭,但文化主要有下表中的三个特性。

——摘编自刘明翰《人类文明之火:世界文化史话》

阅读材料,提出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可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或结合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中期以前,全国财权高度统一于中央政府手中。但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费用,清政府允许地方开征厘金。1853年夏,厘金制度初兴时,施行区域仅限于扬州附近,征收货物仅限于米。1855年以后,各省相继仿行、推行全国。厘金名目繁多,分百货厘、盐厘、土药厘、洋药厘。农产品、日用百货都要课税,重复课税十分普遍。税率亦不一致,一般为4%-12%,私加的勒索敲榨常数倍于此。1853-1864年,全国厘金收入共计1亿两,而如此大的款项,其收支权却不在中央而在地方。对于急欲扩大中国市场的英国商人来说,厘金制度成了他们倾销洋货、搜括土货的最大障碍。于是,在英国政府干预、逼迫下,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商可在缴纳厘金和子口税之间自由选择,将后者做为前者的“抵代税”。

——摘编自戴一峰《论晚清的子口税与厘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厘金制度施行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厘金制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远东同在欧洲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出现了冷战。但是,在远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冷战变成了热战。到1951年年中时,很明显,整个战线都已处于僵持状态。经过两年激烈的时常中断的谈判之后,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缔结了一个停战协定,协定的条款反映了军事上的僵持状态。朝韩之间的分界线大体上仍与战前相同。西方列强成功地遏制了朝鲜的共产主义,维护了联合国的权威。中国人则保卫了朝鲜,使它成为中国和西方势力范围之间的一个由共产党统治的缓冲国。当时,朝鲜的大部分农村都已遭到破坏.大约10%的朝鲜人被打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中各方的参战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朝鲜战争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为了不“屈节辱命”,甚至不惜“引佩刀自刺”。苏武后来被放逐到荒凉的北海,掘取野鼠、收藏草实来吃。在艰苦的环境下,苏武学会了“网纺缴,檠弓弩”,仍然坚持“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被扣在匈奴共19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成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典范。汉宣帝时,苏武已经成为图画形貌于麒麟阁的11位名臣之一。

历代多有以“苏武牧羊”为主题的画作传世。据戏曲史学者研究,有关苏武事迹的戏曲剧目有《苏武牧羊记》《苏武和番》等。元杂剧《持汉节苏武还乡》《苏武还朝》《苏武持节》,传奇《白雁记》,清杂剧《雁书记》,也都记述了苏武的故事。

——据《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武出使匈奴能够“不辱君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武对后世产生的文化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