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 ①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④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指康有为 A. 主张维新变法 B. 宣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C. 以“托古改制”方式宣传变法 D. 依靠清朝官员支持组织强学会
|
3. 难度:简单 | |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体现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是 A. 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B.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 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4. 难度:简单 | |
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 A.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B. 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 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
5.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培养实用人才 B. 创办新式学堂 C. 变革科举制度 D. 实行政治民主化
|
6. 难度:简单 | |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 ——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
8. 难度:中等 | |
维新变法需要理论依托,康有为为了说服光绪帝,费了很多心思,促成了清末一场重要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给光绪的上书中说:“诚以守旧者不欲变法,实为便其私图,而往往陈义甚高,动引孔孟程朱,以箝人口。……臣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借口,庶于变法自强,能正其本,区区之意,窃在于是。” ——康有为《恭谢天恩,并陈编篡群书,以助变法, 请及时发愤,速筹全局,以免胁制而图保存折》 材料二夫今日欲自强唯有译书而已。……臣于变法之事,尝辑考各国变法之故,曲折之宜,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斟酌而损益之,令其可施行章程条理皆以备具,若皇上决议变法,可备采择,但待推行耳。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材料三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发动维新运动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手法是托古改制。笔者依据故宫新发现的资料,断定康有为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即仿洋改制。 ——王晓秋《康有为的仿洋改制与戊戌维新》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发明孔子变法大义”的目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变法的原因与思路。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托古改制”和“仿洋改制”的具体含义。评价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在思想宣传中采取的主要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