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察举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 秦律严苛细密    B.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 皇权至高无上    D. 丞相大权独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西汉设置十三部刺史分化相权    B. 宋代设立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财权

C.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权力    D. 明太祖设置内阁限制宰相权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康熙帝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

A. 地方的管理方式上

B. 选拔官员的方式上

C. 经济政策的制定上

D.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这场战争是指                (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宁可使中夏(指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近代中国与此类似的言论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扶清灭洋”

D. “东洋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的主要原因是                                     

①领导者腐朽思想的日益滋长                 ②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③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④洪仁玕与洪秀全政见的不同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两大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A. 革命矛头    B. 救国主张

C. 群众基础    D. 革命方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实行总统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为此,中共“二大”时进行了修正,其表现是

A.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 确定了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C.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 决定发动工人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在图所示时期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

A.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D. 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

A. 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B. 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 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D. 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    )

A. 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B. 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

C. 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 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中说:“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先采必要之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这表明                                         (    )

A. 国共两党坚守和平建国方针

B. 政治民主化是和平建国的必由途径

C. 国民政府成功主持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D. 该协定被蒋介石集团在军事部署完成后破坏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读下图,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陈独秀在①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B. 汪精卫在②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破裂

C. 中共在③召开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D. 人民解放军攻占④,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④“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①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

A. 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 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 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列,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

A.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确保了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的平等

C.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1649年1月27日宣判查理一世死刑的国王审判委员会会议上,愿意出席法庭的只占全体成员的一半(共135人,67人出席),而且费了好大力量才使他们一致同意。在判决书上同意签字的仅有52个人。这说明英国

A. 有制约王权的历史传统    B. 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激烈

C. 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D. 君主立宪制下王权受限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列四种政治体制,属于近代英国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 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维护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

C. 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马啸原说:“近现代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是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政治制度的延伸,是在继承和改革古代和中世纪政治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由此判断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 执政官——总统    B. 元老院——参议院

C. 公民大会——众议院    D. 陪审法庭——议会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17年1月27日,美国新上任总统特朗普发布“禁穆令”,限制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这7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要求来自该多个国家的难民在120天内被禁止入境美国。2月3日,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作出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

A. 联邦制原则

B.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C. 两党制下的对垒角逐

D. 分权制衡原则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主要含义是指

A. 无产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B. 无产阶级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独立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C. 这些运动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

D. 工人运动中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那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有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A. 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 使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A.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B.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C. 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D. 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

A. 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 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 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D. 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革命”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爆裂的行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三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活动家一般认为,暴力斗争只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性的变化才是“革命”的核心内容。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用什么制度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

(2)以近代中国为例,分析属于材料二所定义的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试以近代英、美两国为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指出“创造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一:“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结合所学内容,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怎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