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①.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②.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③.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④.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
2. 难度:困难 |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3. 难度:困难 | |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一方针 A. 有利于经济危机的缓和 B. 导致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导致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
4. 难度:困难 | |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实行特殊物资统购统销政策,即统一管理机构、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运输,还成立了贸易调整委员会来确保对特殊物资的管理,这一做法 A. 适应了特殊时期的需求 B. 有利于缓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 体现了国民党的经济独裁 D. 直接推动官僚资本主义的崛起
|
5. 难度:困难 | |
深受官利(固定利息的俗称,即企业不论盈亏必须定期依固定利率向股东支付的息金)之累的实业家张謇曾说:“中国且亦赖依此习惯耳,否则资本家一齐猬缩矣,中国宁有实业可言?”这说明 A. 民族企业深受传统投资心态影响 B. 官利制度符合经济自由主义原则 C. 中国的投资者已经具有风险观念 D. 官利制度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
6. 难度:困难 | |
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822所,民国十二年1194所,民国十三年1548所,民国十四年1666所,民国十五年1695所。职业教育在当时 A. 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B. 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 C. 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 D. 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7. 难度:困难 | |
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
8. 难度:困难 | |
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这反映出当时 A. 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 B. 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 C. 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 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
9. 难度:困难 | ||||||||||||||||||||||||||||||||||||
表格为中国1952~1957年《各产业社会劳动人数统计表》(单位:万)。据此可知,当时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城市化有一定发展 C. 第三产业一直持续发展 D. 农业发展陷入停滞
|
10. 难度:困难 | |
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分别为43.9%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 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
|
11. 难度:困难 | |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
12. 难度:困难 | |
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 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 B. 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 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 D. 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
13. 难度:困难 | |
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全国应该做到: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这一提法 A. 旨在为已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筹备资金 B. 适应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化 C. 表明党和政府认识到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有利于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
|
14. 难度:困难 | |
1991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决惩治“官倒”》指出:“近年来冒出的官倒爷,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价格双轨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物价横飞,市场动荡,也滋生出很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惩治。”这从本质上说明 A. 当时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较严重 B. 苏联解体给中国经济带来动荡 C. 经济出现自开放以来的重大挫折 D. 经济体制改革须触及纵深领域
|
15. 难度:困难 | |
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 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 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 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
16. 难度:困难 | |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 B. 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 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 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
17. 难度:困难 | |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
18. 难度:困难 | |
2003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C.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受益远远高于美、德
|
19.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老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相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士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
|
2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哥德堡号”复原图 18世纪中期“哥德堡号”来华航线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 ——选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第二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就已开通,为这条航路的开通做出过贡献的航海家是哪两位? (2)材料二中的“14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间,以此为代表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提出了把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的观点,按此观点,材料三所述应属于第几阶段?据材料三,指出促成“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世界市场的形成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分析指出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原因。 (5)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采取了许多积极的举措。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