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肇庆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第2周历史理科晚练
一、填空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核心:“仁”和“礼”。

(1)“仁”,即“___________【1】”

①含义: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B.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人与人)

②实现途径:遵循“___________【2】”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即“克已复礼”。

①含义: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②途径: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③实质:即维护___________【3】。(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提倡“为政以德”

(1)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___________【4】”教化百姓(德治)

(2)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___________【5】放在优先的位置。

C:教育思想

(1)教育原则:主张“___________【6】”。

(2)教育方法:主张“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主张学与思结合,坚持正确意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哲学思想:

(1)核心:“___________【7】”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2)天命观:“___________【8】。”

(3)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政治思想:主张“___________【9】”。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

A.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 性相近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 和谐的人际关系

B. 礼貌待人

C. 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 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

①主张应该“敬鬼神”

②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③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三、null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

A. 孔子的“仁”学思想

B. 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C.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D.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以上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观点: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 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 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五、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1)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