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A.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C. 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

D. 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 朝觐述职

B. 镇守疆土

C. 出征作战

D. 缴纳贡赋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

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

A. 兵部隶属门下省    B. 门下省独掌大权

C. 唐太宗大权旁落    D. 君权受相权制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

A. 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 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C. 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宋朝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中国古代西藏与中央王朝有着密切的来往。下列不能用于研究西藏与中央王朝关系的是

A. 理藩院

B. 宣政院

C. 布达拉宫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陈旭麓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书中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D.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    )

A. 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 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 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 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共的某份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然而有些人数年以来,以不抵抗政策出卖我领土,以攘外必先安内武断宣传来进行内战和压迫一切反帝运动。这份宣言最有可能出现在

A. 九一八事变前后    B. 华北事变前后    C. 西安事变期间    D. 七七事变以后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国民政府南昌行营公布了《民廿二(22)年封锁匪区办法》。其中的“匪区”是指

A. 陕甘宁边区

B. 东北解放区

C. 南方革命根据地

D. 华北敌后根据地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将他们(博古李德)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作出于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

A. 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

B. 国家政治决定婚姻

C. 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

D. 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名用字,往往随着历次重大政治运动或社会变革而变易,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比如:张要武、陈兴武、李造反等名字应该出自

A. 建国初期

B. “大跃进”年代

C. 三年困难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段文字应出自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B. 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 1992年“九二共识”

D.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争取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完满实现”

C.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帮”

③重返联合国

④香港回归

A. ③②①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③④②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

D. 对外开放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 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 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上的法制化,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下列关于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共同纲领》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 《美国1787年宪法》破除了旧的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

D. 《德意志1871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占主导的君主立宪国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的结果,其中“对雅典民主”的吸收指的是

A. 国会两院制

B. 联邦制

C. 总统制

D. 分权体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公民以后,每个城市便表现出它自己的特色……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 加剧了罗马社会的矛盾

B. 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

C. 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统一

D. 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德国确立了二元君主制,法国确立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这主要反映了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

A. 渐进性    B. 连续性

C. 曲折性    D. 多元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 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 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 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主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意义。

(2)材料二出自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文件,写出该文件的名称。用一句话概括该文件的重要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此后中国在方针政策方面有什么重大调整?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马歇尔计划对二战后初期的西欧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动荡。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急剧上升。1947年上半年,法、英、意、比等西欧国家的罢工浪潮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威望越来越高。尤其是法共和意共,在战后初期的大选中,法共获选票1/4,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意共获得选票达1/3。

——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图1:英国宣传马歇尔计划的海报。一位英国妇女脚踩着高跷,两只高跷上分别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STANDARDOFLIFE”(更美好的生活)。

图2: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登的“美国最新战车”

材料三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要求下,1947年7月,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后改为常设机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西欧国家为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成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原来民族国家的界限,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摘编自王国范《试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初期欧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图1和图2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认识

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哪一组织的建立反映了西欧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简要分析这种联系加强对国际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