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铁器使用、地主与自耕农、列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礼崩乐坏这些新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君主开明

B. 政治统一

C. 思想繁荣

D. 社会转型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政令出自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7—9世纪,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当时接待这些使节的机构是

A. 政事堂

B. 门下省

C. 礼部

D. 市舶司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历史现象发生在宋代的是

A. 各国先接受朝廷册封才获准与华贸易

B. 江南地区大量种植玉米等高产作物

C. 西方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学传播到欧洲

D. 广东农家子弟赴东京参加科举考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末,广东巡抚林富奏疏:“正德十二年,有佛郎机夷,突入东莞县界。”“佛郎机夷”当指

A. 葡萄牙人

B. 英国人

C. 法国人

D. 德国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清史学家章学诚强调治史最要紧的是

A. 史才

B. 史学

C. 史德

D. 史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其中“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 洛克

B. 伏尔泰

C. 孟德斯鸠

D. 狄德罗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国未与清政府签署《北京条约》,这是因为它正忙于

A. 民族解放战争

B. 应对国家分裂

C. 解决经济危机

D. 反击德国纳粹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吸收佛、道思想成果基础上对儒学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

A. 孔孟之道

B. 汉代经学

C. 阴阳学说

D. 宋代理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两种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分别是

A. 煤炭/石油

B. 电力/煤炭

C. 内燃机/蒸汽机

D. 蒸汽机/内燃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8年是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170周年,这本著作最早翻译成中文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导致欧洲版图发生以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拿破仑战争的后果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英国从“大英帝国”到“英联邦”反映的实质是

A. 殖民统治的衰落

B. 世界霸权的确立

C. 工业社会的形成

D. 政治制度的完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棉纱

6.94%

4.86%

印花布

14.25%

4.98%

 

 

上表中税率的变化导致了

A. 外国资本大举进入中国

B. 清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C. 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 外国纺织品占领中国市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下列由周恩来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①南昌起义

②中共“一大”

③亚非会议

④中美正式建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摘要出自1943年《开罗宣言》的是

A. “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

B. “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经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C.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D.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促成这一“经济共同体”建立的第一步是

A. 煤钢共同体

B. 欧洲共同体

C. 欧洲联盟

D. 发行欧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二战后,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中国家组建了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七十七国集团

D. 世界贸易组织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某摄制组拟拍摄记录片《邓小平与上海》,最适合选用的内容是

A. 租界市政

B. 淞沪抗战

C. 上海解放

D. 浦东开放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 东欧剧变

B. 德国统一

C. 柏林危机

D. 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周代以后,历朝统治者为了有效控制辽阔的疆域,不断推出强化对地方控制的举措,体现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国家理念。

(1)完善制度以加强对地方控制是一种方式。按照示例填写表中的制度名称。

 

朝代

举措

示例

西汉

中央官员巡视监察地方

推行①______________

隋唐

改革选官制度

推行科举制以抑制地方门阀

元朝

重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行政创置②_____________

清朝

中央监督宗教首领的产生程序

在西藏实行③____________

 

 

(2)在加强政治控制的同时,统治者也重视对臣民的思想控制,如:

(A)大兴文字狱(B)倡导理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

将相应字母符号填入下列表格中。

 

皇帝

思想控制的方式

秦始皇

 

(1)

汉武帝

 

(2)

宋宁宗

 

(3)

乾隆帝

 

(4)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将与上图中对应国家代号(字母)填入相应位置。

 

题号

国家

言论

 

(1)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2)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3)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4)

 

“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人的表决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

 

(5)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五国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两个甲子之前的戊戌变法,既是晚清系统改革的一次尝试,也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至今仍有不少课题值得研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随后的问题。

材料一

(1)请对材料一中图片的史料价值加以判断。(填入符号,

①对于研究戊戌变法措施的影响,较有价值的史料是:___________

②对于研究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较有价值的史料是:_____________

③对于研究戊戌变法的结局,较为全面的史料是:_____________

材料二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儿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里逊的信(1898年11月25日)

材料四在戊戌期间,康广仁曾批评其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

——李书源、管书合《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2)材料二、三、四都在解释什么问题?

(3)你认为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有何价值?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18年,梁启超赴欧洲游历。1920年,游历归国的梁启超出版了名著《欧游心影录》,并提出了中西文化“化合”说,对当时中国文化界震动极大。节选如下:

“……从前欧洲人民,呻吟于专制干涉之下。于是有一群学者,提倡自由放任主义,说道政府除保持治安外不要多管闲事,听各个人自由发展,社会自然向上。……然而社会上的祸根,就从兹而起。现在贫富阶级的大鸿沟,一方面固由机器发明,生产力集中变化,一方面也因为生计上自由主义,成了金科玉律。……到十九世纪中叶,更发生两种极有力的学说来推波助澜,一个就是生物进化论,一个就是自己本位的个人主义。……所以就私人方面论,崇拜势力,崇拜黄金,成了天经地义。就国家方面论,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变了最时髦的政治方针。这回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其起原实由于此。将来各国内阶级大战争,其起原也实由于此。

……“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渴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到幸福,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救济精神饥荒的方法,我认为东方的——中国与印度——比较好,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一个国民,最要紧的是把本国文化发挥光大。……“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的文明。”……

问题:

(1)材料中“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和“各国内阶级大战争”各指什么?

(2)你如何看待梁启超提出的中西文化“化合”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