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单位:件)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战国

117

29

西汉

238

54

13

47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 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B. 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 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D. 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                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证障平等

C.定期召开三级会议                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 美国内战时期

C. 俄国二月革命时期    D. 巴黎公社期间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

A.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17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 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 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 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 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柏林墙的修筑

B. 欧共体的成立

C.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 古巴导弹危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 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 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 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 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 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 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 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A. 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 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 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 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权弱化

B. 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缓和

D. 自耕小农衰退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 北宋中期    B. 元末明初

C. 明末清初    D. 鸦片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 自由流通的支票    B. 中国最早的纸币

C. 国家发行的债券    D. 兑换货币的凭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最近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者让位给企业大亨,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力……一百年前的商业规模尚受到地域的限制,如今却可以覆盖全球;以前的商业订单由人或邮政马车来传递,现在则代之以信件、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来传递。

——弗兰克·麦克维《近代产业制度》(1903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最早出现是和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一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发生的时代背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材料二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材料三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四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材料五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