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经常出现任用出身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这一现象在本质上

A. 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 为官僚政治出现奠定基础

C.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    D. 导致血缘政治的逐渐瓦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题文)《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 葡萄牙人

B. 西班牙人

C. 荷兰人

D. 英国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列出了“首航东方的殊荣”、“意外的收获与遗憾”、“悲壮的凯旋”三个标题,该老师讲述的事件应该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预手段来应对日益发展的劳资冲突。但迫于各方压力,1824一1825年间,《反结社法》被废除。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 宪章运动的开展

B. 议会改革的完成

C. 马克思主义诞生

D. 自由主义的传播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不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是

A.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B. 美国三权分立共和制确立

C. 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D.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

A. 兴办民用工业    B. 创办军事工业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  )

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张謇的企业发展的原因可能是

A. 洋务运动的诱导

B. 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C. 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

D. “实业救国”爱国思潮的推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与l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指出:“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

A.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B. 清政府鼓励海外华侨投资国内各产业

C. 北洋军阀政府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 南京临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   

A.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       B.从根本认识到了倾错误的危害

C.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       D.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题文)“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  )

A. 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社会

A. 生活习惯变化很大

B. 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通讯技术发展很快

D. 守时观念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 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 近代城市生活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 上海市民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B.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 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议员在农村发表演说,刚讲一半,许多农民就向他扔烂水果,以示反对。议员不慌不忙,一边抹掉脏东西,一边说:“我或许不怎么知道农民的难处,但你们必须承认,我还是有办法应付过剩的农产品问题的。”其直接有效的应付办法是

A. 以工代赈

B. 调整劳资关系

C. 刺激出口

D. 大规模销毁农产品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商品和市场经济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计划经济作用的同时,强化商品和市场的作用。这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改革之所以有这种共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商品和市场经济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B. 计划经济不符合现代的经济发展规律

C. 适应各自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是永恒的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A. 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 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C. 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D. 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 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 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 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 东欧剧变的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苏联根据这一判断采取的措施

A. 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转型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89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以下是据该简表所得出的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B. 苏联的政治改革严重影响了经济改革的效果

C. 经济崩溃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D. 苏联经济衰退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美苏争霸有关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

材料三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成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2)阅读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典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适应力。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带来周期性的小摆动,并在本世纪初导致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发展性大危机。20世纪的三场大灾难,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材料二西方国家利用战争和三十年的停滞,取得了发展的新动力,而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则通过不断的结构改革,其中包括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与外部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开始不断出现一些新变化……20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工业已出现内部结构功能性的变化……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正在被不断修复与调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最早源自哪个国家?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材料一中提到的20世纪的三场大灾难是指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新变化。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典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修复与调整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四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