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宣威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毕业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第一次柏林危机

B. 两个德国分立

C.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 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大清律例》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一规定使得原本集中的土地化整为零,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

A. 大户人家人口繁多

B.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 世家大族纠纷不断

D.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轻重工业比重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

②图二反映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的成果

③图一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④图一图二表明政府长期重视民生工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题文)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A. 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 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下图,对图片所包含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金砖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②金砖国家崛起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③金砖国家崛起反映了世界历史的最新发展

④金砖四国联合改造世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A. 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B. 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 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 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铸币的设计和图案通常可以充分揭示一个社会的面貌。下图是一枚公元前137年的罗马铸币,其图案描绘一位市民正在把选票投到选票罐中。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 罗马每个自由民都享有投票权

B. 当时罗马的法律高度成熟

C. 充分体现罗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D. 反映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公平”和“效率”这一两难悖律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公平”、共和党政府更注重“效率”的情况。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

A. 赤字财政、扩大福利

B. 通货膨胀、扩大投资

C. 削减开支、平衡预算

D. 货币紧缩、增加保障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

——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  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世代不会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美)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英国担心法国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美国也不同意,法国的建议没有实现。……国联正式成立时,会员国只有23个,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摘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摘自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1)结合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亚非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的观点?

(2)联合国与国联相比,在制止战争方面明显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根据材料二,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相对应的优势。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能够体现这种变化的典型事例。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