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部门,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个人耕作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逐渐转变为个体耕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业生产也由集体耕作转变成个体耕作。这两次耕作方式的转变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 促进了新农业技术的推广

C. 保护了私有制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国家常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这一情况反映了自耕农

①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自给自足

③规模小,比较脆弱

④实际上已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题文)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行记》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

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马克思指出:在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和地区的征服过程中,“炮舰和廉价商品摧毁了一切万里长城。”西方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商品”始于

A. 新航路开辟前夕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C.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 奴隶贸易的兴起

B. 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 内燃机的应用

D. 垄断组织的形成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9世纪中后期,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在这些地区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传统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 3 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 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民用企业的兴办

A. 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增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

D. 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是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 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 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 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个“幸福的年代里”可能会经历或看到

A. 人民高唱着“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B. 到处张贴着“要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标语

C. 广大工人热情投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中

D. 农民在各自的责任田内热火朝天地劳作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二者

A. 处于相同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都正确处理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 都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A. 男尊女卑的思想彻底消失

B. 传统服饰从丑陋走向美观

C. 民族服饰吸收欧美的风格

D. 女性普遍走向了思想独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历史研究不仅需要挖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对史料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合理推断.根据1820年至1979年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表(单位%)推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阶段

平均失业率

消费者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

1820﹣1870年

0.2

1870﹣1913年

4.5

0.4

1920﹣1938年

 

 

1950﹣1973年

3.0

4.1

1973﹣1979年

4.1

 

 

 

A. 7.3;9.5;﹣0.7

B. ﹣0.7;9.5;7.3

C. 7.3;﹣0.7;9.5

D. 9.5;7.3;﹣0.7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这表明当时苏联

A. 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

B.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

C. 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施

A. 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 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

C. 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 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读《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 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 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 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组织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D. 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

A. 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

B. 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C. 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

D. 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差距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材料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

(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十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此时全球化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析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