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人民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 《权利法案》形同虚设

B. 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C. 形成“驴象之争”局面

D.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的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一个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

A. 宪法的制定过程是不民主的

B. 宪法的内容是用来限制民主的

C. 宪法的通过符合贵族的利益

D. 宪法维护权贵利益具有反民主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 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 总统通过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

C. 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

D. 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 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D. 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英、德、美、法

B. 英、德、法、美

C. 英、美、法、德

D. 美、英、法、德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早产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空想性

B.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

C. 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D. 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其一部书稿中这样写到某事件:“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己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该事件是指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它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是为了表明

A. 推翻沙皇统治的必要性

B. 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C. 退出“一战”的必要性

D.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共产党各种好斗的表现——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变、柏林的封锁和希腊的连续不断的内战——使西方列强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些防御联盟体系。”材料中的“防御联盟体系”

A. 维护了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B. 抵制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渗透

C. 是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

D. 有助于美国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党的领导人彼得·谢列斯特在1962年11月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当时处在战争的边缘。总而言之,我们制造了这种无法收拾的军事紧张局势,然后又想从中脱身。”日记中谈及的是

A. 华约组织建立

B. 朝鲜战争爆发

C. 越南战争爆发

D. 古巴导弹危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1964年,法国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新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反映了

A. 法国是欧共体的积极推动者

B.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D. 北大西洋组织面临解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中“根本性变化”是指,当今世界

A. 发达国家已日趋衰落

B. 东西方差距逐渐消失

C. 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

D. 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和雅典饮食的比较错误的是

A.都非常注重美食的开发,美食品种多样

B.中国美食以粮食等素食为主,古希腊副食种类丰富

C.两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源于政治体制的差异

D.两者的不同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

A. 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 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C. 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

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

A.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B. 废井田开阡陌

C. 丁男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

D. 耕者有其田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 “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 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 “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 坊市的界限已被打破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这反映了

A. 盐铁官营严重损害了商人利益    B. 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    D. 工商业发展冲击了农业主体地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西方史学界将中国清朝“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A.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 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迅速

C. 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 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D. 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

 

陕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1942年

936

170

49

49

63

1945年

2622

358

221

204

200

增加

1686

188

172

155

137

 

依据表格数据判断,“甲”省应是

A. 湖北

B. 江西

C. 四川

D. 江苏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2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 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 “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78年7-9月,国务院召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会上,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如平反的孙治方重提了“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观点。该会议

A. 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 结束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 从理论上阐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 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B.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

A. 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 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C. 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服饰

D. 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看背影难辨男女的年代”,有人戏称“十亿人民一款衣,三种颜色盖大地”。这种现象表明

A. 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B. 舒适休闲意识强烈

C. 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D. 审美情趣高度一致

 

二、论述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请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三、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巳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海外贸易活跃和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