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题文)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 ) A.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 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 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 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与统一
|
2. 难度:简单 | |
(题文)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有顺口溜称:“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关于“一五计划”表述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到1958年完成 B. “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等 C. “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 D.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3. 难度:简单 | |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 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 改革开放的教训
|
4. 难度:简单 |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 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 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C. 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D. 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
5. 难度:中等 | |
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B. 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C. 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 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
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新局面。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当时 A. 国家着手调整原有工业布局 B. “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C. 国家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 D. “左”倾错误进一步蔓延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资料中,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 A. “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 “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 9%” C. “共有人民公社233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6. 4%” D. “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 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 8%”
|
8. 难度:中等 | |
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 A. 思想改造 B.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C. 生产技术改造 D. 生产方式的改造
|
9. 难度:中等 | |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顺着阳光大道走,一步一步进天堂。”此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A. 解放战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
10. 难度:简单 | |
(题文)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导致我国1959到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一历史事件给予我们的教训是 A. 生产关系不能超前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不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C.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比重应适当 D. 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11. 难度:简单 | |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 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
12. 难度:简单 | |
(题文)1956~1965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A. 初期问题严重,后期逐渐纠正 B. 初期后期较好,中期问题严重 C. 初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严重 D. 整个十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
13. 难度:中等 | |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讨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4. 难度:中等 | |
(题文)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 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B. 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C. 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D. “左”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
15. 难度:简单 | |
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6~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 C. 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
16.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我国农业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公私合营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难度:中等 | |
(题文)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 A.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C. 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 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
18. 难度:困难 |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下图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 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 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 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
19. 难度:中等 | |
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其中,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在当时诸多的“卫星”中特别耀眼,以官方新华社、《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种媒体曾对之作了大量的报道。引发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思想根源是 A. 1958年总路线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三大改造
|
20.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崇伦,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8月,王崇伦入鞍钢轧辊厂,成为鞍钢为数不多的年轻高级技工。1952年,王崇伦所在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倍。1953年,王崇伦将加工卡动器的纪录从45分钟提高到19分钟,效率提高六七倍。同年他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1954年初,在王崇伦等人提议下,一场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1956年,王崇伦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1959年初,王崇伦又组织鞍钢能工巧匠开展技术协作活动。同年王崇伦庄邀到23个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各单位纷纷盛赞王崇伦的高尚技艺和精神,60年代初,鞍钢各轧钢厂面临停产的威胁,王崇伦承担起研制大轧辊的攻关任务。历时一年,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终于试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空白。王崇伦凭着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精湛的技艺,为鞍钢和国家赢得了殊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崇伦为鞍钢和国家赢得了殊荣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王崇伦为代表的“劳模精神”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