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史记·鲁世家》记载:鲁国从周公到顷公的三十四任君主中,第四任君主为第三任之弟,第六任为第五任之弟,其通过弑杀得以登上君位,第八任为第七任之弟,第十任为第九任之弟,第十八任为第十七任之弟。其余皆为父死子继。这表明当时鲁国 A. 宗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B. 政治局势日趋动荡 C. 注重缓和贵族间矛盾 D. 出现违背宗法制的现象
|
2. 难度:中等 | |
《哈佛中国史》“东汉的农民则发明了一个牛鼻环……当农民们发明了一种复合犁和播种机械……,一个人就能够在犁地的同时完成播种。……”材料中提到这种播种机械是
A. B. C. D.
|
3. 难度:中等 | |
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式婚礼,穿白色婚纱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此材料反映出 A. 通商口岸开放西方文化大量传入 B. 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推行同化政策 C. 对于国人白色婚纱比红盖头更具吸引力 D. 民族工业发展穿婚纱成为资产阶级特权
|
4. 难度:中等 | |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整个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矿业,冶炼.纺织等等的都全面发展起来了。有数据表明,抗战八年期间,云南工业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这最能说明 A. 云南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B. 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 C. 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 D.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更致力于发展经济
|
5. 难度:中等 | |
2011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该材料说明 A. 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 B. 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C. 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 D. 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
|
6. 难度:简单 | |
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言“将哲学从天国带到了人寰”,早期希腊哲学经历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过渡。这种过渡 A. 开始于泰勒斯 B. 完成于智者学派 C. 反映了人类精神渐趋觉醒 D. 主要为罗马的学者所推动
|
7. 难度:中等 | |
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 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 D. 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
|
8.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评价德意志帝国时说:“德国牢不可破的统一是摆脱它目前的贫困和创造国家的财富的首要条件,统一使它走向了经济现代化,军事现代化,却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下列最能体现德国“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的是 A. 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C. 帝国议会由公民普选产生 D. 元首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皇帝
|
9. 难度:中等 | |
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C.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D. 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 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B. 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 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D. 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
11. 难度:中等 | |
“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允许资本、劳务、商品等在三国间的自由流通。”材料所述的规定出自 A. 《布雷顿森林协议》 B. 《关税与贸易协定临时运用协定书》 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1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 A. 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 B. 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 C. 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 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以后,以中华或中国为对象和标志的传统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某个具体王朝的认同,还开始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认同,也带有传统政治治理模式长期得到继承发展,各个大一统王朝统治核心思想得以延续,统治中心地域大体不变,疆域或缩或扩、交叠更替,作为臣民的各族却因之不断融合壮大、反复结为一体的治理圈之政治趋同与认同特征。 材料二:在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一体认同意识或观念的萌生和发展,明确强调中国境内各族人民作为公民或国民的平等身份,并依托在新的现代共和国形势上的民族共同体之整体性和统一性。这一观念的形成乃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压之下,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入和直接影响下,在“现代民族国家”的现实运动之中对于其当下和未来共同命运、前途、历史的感知和体验过程;更是其对彼此之间长期形成的历史联系和一体性演化趋势不断自觉和深化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由“先知先觉”的认知、揭示、启发、倡导、鼓吹,得到全民广泛认同的发展历程。另外,是西方和近现代“民族”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族类”“大一统”“正统”等观念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中国各民族长期以来不断融合的历史之延续与创造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国“中华民族”认同形成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历史意义。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8年2月23日,美、英、法三国副外长在伦敦举行会议,邀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参加会议,使之变成西欧六国的会议。6月7日发表会议公告:三国政府对曾讨论过的一切问题,都取得了一致的“建议”。其主要是:双占区和法占区之间将采取协调经济政策的措施,共同管制它们之间对外贸易;召开德境西占区的“制宪会议”,由各州总理指派代表参加,起草“基本法”(即“临时宪法”);美、英、法三国继续占领德国西区,西区必须接受“占领法规”;西德参加“马歇尔计划”;在德国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鲁尔区实行国际管制,决定设立由伦敦会议参加国的代表组成的国际管制机构,管制鲁尔的煤、焦炭和钢的分配。 ——摘编自杨泽伟主编《20世纪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分析伦敦会议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会议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孙中山所说的治国,是指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包括均富);而平天下,则是发扬“济弱扶倾”的传统理念,帮助其他被压迫民族谋求各自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孙中山所说的“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道德范围的东西放在知识范围中来探讨,认为应该先从个人的内省与自我完善做起,讲究自身的文明修养,然后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沿袭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族是国家的基层团体,由家族而宗族而国族,合群图强然后才能讲民族主义,而且只有先恢复民族主义才能讲世界主义。二是力图以王道与霸道这两个古老词汇来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他曾经明确指出:“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摘编自章开沅《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大同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