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 A. 伦理政治的建构 B. 宗法观念的淡化 C. 神权政治的强化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
2. 难度:困难 |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并提出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原则。据此可知,司马迁 A. 赞同汉武帝的商业政策 B. 反对逐利致富的社会风气 C. 强调商业发展顺其自然 D. 颠覆了儒家推崇的义利观
|
3. 难度:中等 | |
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上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肤甚优之”。这说明 A. 人口压力增大,社会局势开始动荡 B. 清朝人口大增,社会经济逐渐衰退 C. 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 D. 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
|
4.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状况表,据此可知 A. 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商品市场 B. 在洋布倾销之下中国土布生产遭遇重挫 C. 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仍然相对稳定 D. 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的生命力仍然旺盛
|
5. 难度:中等 | |
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1902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由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 A. 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 B. 开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 C. 消除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D. 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
|
6.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这主要反映了 A. 反革命势力旨在破坏《临时约法》 B. 国民宪政意识薄弱 C. 《临时约法》未涉及人民权利 D. 民主平等现念缺失
|
7. 难度:中等 | |
1977年高考,570多万考生报考,录取率为5%,以后录取率总体增加,到2016年高考,940万考生报考,录取率超过82%。这反映出 A.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不断取得新进展 B.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 C.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了国民素养 D. 高考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
|
8. 难度:中等 | |
14世纪,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世纪城市法的结合。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 法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 B. 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 C. 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 D. 人文主义淡化宗教信仰
|
9. 难度:中等 | |
17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但当时美元在南北各州的价值不等,法国、西班牙等国货币也在美国流通。导致当时美国金融混乱的主要因素是 A.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统一市场形成 B. 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式矛盾尖锐 C. 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 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
|
10. 难度:困难 | |
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三环外交”战略,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1960年,英国主导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由此可知,英国试图 A. 抵制欧洲联合进程 B. 强化自由主义贸易 C. 恢复光荣孤立政策 D. 维护英国大国地位
|
11. 难度:困难 | |
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意在说明 A. 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 B. 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 C. 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D.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经建立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
13.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为(100) 注:①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趋势的相对数。比如,美国1913年的指数是100,1939年是166.8,这表明26年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增长了66.8%;②分裂期间指的是联邦德国。 上表能够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14.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并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1924年8月,中央银行成立,由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宋子文任行长。宋子文上任后,强调即使是政府银行,也须遵循金融领域自身的运作规律,而不能任凭行政当局随意借垫和滥发纸币。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9月,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当年底,广东境内战事渐定,宋子文进而大力推进统一财政的改革。由于宋子文的执着坚定,也因为国民党中枢在这个问题上当机立断地采取相关措施,广东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归统于财政部之下了。在统一财政的过程中,宋子文同时整顿和健全了财政机构,并对各主要税项多次加以整理。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广东省的财政收入从1925年下半年的1943.8万元,猛增到1926年上半年的5107.1万元,1926年全年则为10013.6万余元 ——据吴景平《宋子文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子文广东财政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子文广东财政改革的意义。
|
15. 难度:中等 |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华盛顿会议《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有效期于1936年12月末,依条约规定,须在条约失效前召开会议商讨废止或以新约替代,1935年12月9日,在英国外文部召开伦敦海军会议。日本方面提出,制定各国海军需要保有量的最大限度,在这个限度内各国可以自由建造军舰,废除或大规模裁减主力舰、航空母舰、重型巡洋舰等攻击型舰种的吨位,各国应该以不威胁他国与不受到威胁为原则。至16日为止会议审议的重点是“日本方案”,由于英美的强烈反对,迫使讨论日本案延期进行……1936年1月15日日本宣布退出海军会议,步入无条约限制时代。 ——摘编自《l935年伦敦海军会议及对日本政局的影响》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方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退出海军会议对日本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之,习天文、历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在研究蝗灾时,他对从春秋到明万历年间的蝗灾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排比、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蝗灾频发的季节和发生的条件,得出蝗灾发源于沼泽地的论断,对明代乃至民国期间的蝗灾防治形成了积极影响。《本草图经》记载“菘菜不生于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徐光启对此表示怀疑,亲自经过两年的试种,发现菘菜并没有变成芜菁,进而纠正了《本草图经》的错误。他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几何原本》,指出“几何之学,深有益于致知”。 1633年,徐光启病逝于北京。在他72年的生命历程中,很长时间被社会问题所困扰。徐光启认为他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他把西学作为解决晚明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不是将西学视为一种学术。在他那里,西学实现了同儒家文化的恰当结合。 ——摘编自王东升《徐光启:科学、宗教与儒学的奇异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是否真的“在西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