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漳浦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题文)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

A.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 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C. 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

D. 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 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

B. 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C. 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

D. 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朝在明长城沿线及其以南即所谓“九边”地区实行屯田。明人叶向高记载:其行于九边……人受田五十亩,赋粮二十四石半,赡其人,半给官僚……盖在洪、永年间,辽东屯粮以石计者七十万,甘肃六十万,宁夏十八万……此举推行

A. 增加了粮食产量,摆脱了对内地粮食依赖

B. 避免了外族入侵,巩固了国家的北部边防

C. 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拓展了农耕文明

D. 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抑制了土地兼并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 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

C. 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

D.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这突出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中共领导核心地位最终确立

C. 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

D. 中国社会变革方向基本明朗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A.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 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 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 三大改造成就初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1979年开始,中央多次推动公房出售工作,1982年更是在27个省推行“三三制”试点,居民只需承担房价的三分之一,但仍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说明

A. 住房市场机制缺乏方略

B. 房屋居住属性遭到破坏

C. 体制革新缺乏社会基础

D. 市场经济具备社会基础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 任,并不给薪俸。伯里克利就是连续担任了 15 年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 身政府首脑。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少数人掌控国家政权    B. 平民缺乏政治权利

C. 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D. 城邦民主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1846年,该法被废除。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 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B. 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 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D. 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世纪早期,英国贵族喜欢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进行没有章法的狩猎活动。而法国贵族远离土地,在宫廷里生活,接受骑术学校严格的训练。导致英法贵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是

A. 殖民帝国的建立与否

B. 生产方式的截然不同

C. 君主权力的限制程度

D. 启蒙思想的实践迥异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82年,里根政府提出所谓的“高边疆”战略,认为人类活动正有力地转向另一个新的领域——宇宙公海,那些在空间领域里取得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将赢得这一战略“高地”的决定性优势。该战略意图在于

A. 确保美国全球霸权

B. 全面遏制苏联

C. 摆脱经济“滞胀”困境

D. 发展空间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中英两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是桑争稻田,英国则是圈地运动。衣着原料生产对于食物生产的冲击,迫使两国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随着英国城市的发展,面包肉类和其他食物的需求增加,人们在圈地养羊的同时,将部分圈占土地用于谷物生产。一些富有的农场主积极推广技术革新成果,实行规模经济,以满足市场需求。桑争稻田后,中国耕作制度走向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的的多熟制。多熟制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只是部分地弥补了桑争稻田所致的粮食减产,而并没有消除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之间的矛盾,相反,由于缺乏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多熟制的发展必将加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很难普及推广。

——摘编自曾雄生《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口持续增长,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在传统田制下,农人依照惯例耕种和收获,集约型耕种等方法的推广受限,耕作效率低下。政府遂加大立法圈地的力度,并鼓励地主和农民把土地围圈起来,用以耕种,获取更高利益。英国农村中的农场主把农业视为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和新的经营方式,把农场变成生产农产品的工厂。这种企业家精神减少了动员圈地的阻滞成本,小家庭式农场逐渐被大规模经营式农场取代。总之,这一时期的圈地运动被称为英国向工业文明转化的催化剂。

——摘编自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桑争稻田”与英国“圈地运动”的异同,分析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开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年代

主要热词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

20世纪90年代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宋代继承唐末、五代以来地方统兵体制和监察、行政体制,发展成具有兵财分治特色的地方军政管理体制。宋初,即遍设转运司,将全国划分成为若干个转运司路,以管理一路的民政、财政;又区别不同情况,在全国各地分别创设了都部署路、兵马都钤辖、提举兵甲司及经略使、安抚使等不同形式,以统辖一路兵权。帅司路、转运司路以及后来的提点刑狱司路、提举常平司路,在发展、健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政区幅员的尺度多少为宜的问题。宋王朝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不同的角度考虑,因时制宜,划分行政区、监察区、军区的辖境,使得有宋一代的路制呈现出犬牙交错、层次繁复的形态。

——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地方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价“犬牙交错、层次繁复”的路制形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洛学"是北宋时期洛阳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它提出的具有无穷规定性的“天理”成为理学世界观的基石。福建人杨时于元祜八年(1093年)师事程颐、程颢,遂有“程门立雪”之佳话。程颢“独以大宾敬之”,且在其南归时以充满冀望的“吾道南矣”一语目送。

杨时归闽,传授洛学,他著述《学庸论语解》、《易诗书礼记解》等著作,特别推崇四书的精神、研究义理的方法。杨时归闽后又十分重视讲学授徒,培养了一批理学学者。《宋史·杨时本传》中说:“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氏正宗。”并肯定,朱熹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杨)时。”杨时倡道东南,创立闽学之后,福建不仅本地的学术文化迅趋繁荣,而且一度成了全国文化的重心及程朱理学的大本营和根据地。南到福建,北到河朔,东起苏浙,西迄四川,几乎都是闽学先贤及其门人后学的天下,“中原文献,十九在闽”。闽北俨然成为礼义之邦,邑人大都知书识礼,淳朴忠厚。

——摘编自刘树勋《论杨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杨时儒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杨时在儒学发展上的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