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清初推行“更名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这表明 A. “更名田”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问题 B. 农民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清初统治者接受了“均田免粮”思想 D. 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发展
|
2.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在这一过程中 A.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 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 C. 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
3. 难度:中等 | |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
4. 难度:中等 | |
宋朝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 B. 政府田赋收入减少 C. 自耕农的比例增加 D. 农村土地兼并严重
|
5. 难度:中等 | |
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 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 C. 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 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
|
6. 难度:中等 | |
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己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 A. 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B. 文献史料真实可信 C.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D. 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
|
7. 难度:中等 | |
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A.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 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
8. 难度:困难 |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
9.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有 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 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往 ④天不变,道亦不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
10. 难度:中等 | |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A. 大量自耕农出现 B. 土地兼并加剧 C. 有效保护非耕地 D. 田庄经济产生
|
11. 难度:中等 | |
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 A. 刑部职能得以强化 B.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 雇工维权意识增强 D.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
12. 难度:中等 | |
《秦律》规定,居民迁居,要申请办理更籍,否则就成为“阑亡”(无通行凭证而逃亡)。“捕阑亡者”,政府有赏。秦国加强户籍编制的背景是 A. 贵族分封制度瓦解 B. 兼并战争需要保证国家财政赋役的实施 C.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 法家“轻罪重刑”的治国思想深人人心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据张瀚《松窗梦语》载:“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巨轶类书,成荟萃焉。海内商贾所资,二方十七,闽中十三,燕、越弗与也。至荐绅博雅、胜士韵流,好古之称藉藉海内,其藏蓄当甲诸方矣。”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文化现象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该文化现象的主要社会阶层。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和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具有的社会转型的共同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