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商朝时曾发生“九世之乱”,这场动乱持续长达百年,导致商朝一度中衰。这场动乱归根结底是因为王位传承归属,没有建立像样的制度。为了避免出现此类事情,周代创立了宗法制。这说明宗法制 A. 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 B. 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继承 C. 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定 D. 有利于防止国家的分裂
|
2. 难度:困难 | |||||||||||
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
A. 掌握最高行政权力 B. 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 C. 阁臣政治地位低下 D. 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
|
3. 难度:中等 | |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
4. 难度:简单 | |
据《宋会要辑稿》载,北宋中期全国年上供丝绸总计355万匹,东南和四川共计257万多匹,占全国2/3,其中仅江浙一隅就达125万多匹,占全国1/3以上,丝绵则超过2/3,而北方各地仅占1/4。据此可知,北宋中期 A. 经济发展促进丝织业重心转移 B. 北方经济逐渐走向没落 C. 南北方经济水平逐渐趋于一致 D. 南方的文化影响力上升
|
5. 难度:中等 | |
雅典法律规定: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长期居住在雅典的富有的外乡人。这反映了雅典 A. 贵族与平民的地位差距大 B. 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国情 C. 严格限制公民权利的扩散 D. 重视保证公民血缘关系纯正
|
6. 难度:中等 | |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当时孙中山将让位于袁世凯的情况,将政体确定为责任内阁制。这两项规定 A. 因人设法,特殊条件下的特别产物 B. 釜底抽薪,终结了本国的君主制度 C. 有的放矢,剥夺了权贵的政治权利 D. 高瞻远瞩,确立了两国的共和制度
|
7. 难度:中等 | |
“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繁荣起来。”上述现象描述的是 A. 价格革命 B. 商业革命 C. 殖民扩张 D. 传统的商路受阻
|
8. 难度:简单 | |
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 A. 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影响到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 C. 成为了社会革命的理论武器 D. 使科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
9.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 A. 民族工业的崛起 B. 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 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 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
10. 难度:中等 | |
1896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图为当时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京张铁路修通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成就 ②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此阶段奠定 ③多方筹款修路表明政府重视修筑铁路 ④清政府完全掌握了中国铁路的筑修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1. 难度:困难 | |
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苏区和国统区的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国统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国统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国统区商人。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 A. 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 B. 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 C. 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D. 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
|
12. 难度:简单 | |
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该战役的历史作用是 A. 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B. 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C. 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 D.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
|
13. 难度:中等 | |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 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 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 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 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
14. 难度:中等 | |
1919年5月执教于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孑民主张 A. 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B.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C. 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D.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
15. 难度:困难 | |
董必武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制定了宪法和一批重要的法律、法令和其它法规……(但仍存在)少数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不重视和不遵守国家法制的现象。这表明 A. 法律的权威地位急需得到确立 B.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 C. 新中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D. 新中国急需建立司法监督体系
|
16. 难度:中等 | |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 A.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降会议的顺利召开 B.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C. 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D.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B. 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C. 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D. 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
|
18. 难度:中等 | |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A. 1980年中国城市化基本完成 B. 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 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 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
19. 难度:困难 | |
瓦列金·别列什科夫(俄)在论著中写道:“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劳动时,农民用一季收成便让全国人吃饱饭。手工业者和服务业的人们也期待着顺利发展生产。重要的一点是,过去的苦难还没有摧毁人们的心理。大多数人们渴望着能够带来快乐富足的劳动。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挣到钱,食品和商品的丰富显示了好好劳动的意义。”这些状况的出现是由于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战时共产主义”的执行 C.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 赫鲁晓夫改革的推行
|
20. 难度:中等 | |
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遭到了与会各国的反对,却得到了凯恩斯的大力支持。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罗斯福新政危害了相关国家根本利益 B. 罗斯福与凯恩斯的经济主张有相似性 C. 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D. 凯恩斯的主张与美国的国情完全吻合
|
21.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 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的客观结果 B. 得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 C. 世界贸易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的客观结果 D. 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
22.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环印度洋区域的主要国际组织。由此看出 A. 世界经济重心向印度洋区域转移 B. 区域间国际关系民主趋势不断加强 C. 区域内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 D. 发展中国家努力创建新经济秩序
|
23. 难度:中等 | |
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 A.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B. 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C.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D.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
24. 难度:中等 | |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
25.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 A. 历史评价易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干扰 B. 两次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产生的贡献 C. 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 D. 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
|
26.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在太平兴国二年(977)的进士科考试中,太宗录取进士109人,与太祖朝相比,人数大增。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更高达987人,创有科举以来的最高数额。两宋时期取士范围的扩大,表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延伸,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工商之士也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太宗即位后,在帝王的倡导下,朝廷自上而下皆厚待及第士人,由此也使得科举入仕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彻底贯彻。自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始,殿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已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科举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颁布两大法令,确定了近代文官制度。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原因。 材料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部分清廷重员和封疆大吏将停废科举视为改革科举的主要目标。1903年,吏部尚书张百熙奏请递减科举,获朝廷允准。然而,清廷渐废计划尚未实施,国内外时势急剧变化。面对反清浪潮,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立宪急需新式政治人才。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广以学校”的奏请。上谕:着即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编自李世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的背景。 材料四: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院系调整工作,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全部完成。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及其他类型院校。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与合理使用不利。 ——据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5)综上,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
27.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努力发展经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甘蔗种植业,派人到福建学习制糖方法,取回良种蔗,使蔗糖产量大为提高。康熙统一台湾后,福建等地平民到台湾谋生,台湾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得到开发。蔗糖是台湾的主要输出品,销售“近济东南,远资西北”。蔗糖生产技术提高,规模扩大,脱离农家独家独户的家庭副业性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实行技术分工、协作性的合作生产。 ——摘编自周涛《清代蔗糖业地理初探》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台湾蔗糖生产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 ——摘编自虞和平《洋务运动时期中外贸易状况变化的几个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67~1884年中国的出口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发展变化的原因。
|
28. 难度:中等 | |
(1)根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相似点。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