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雅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孟子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说:“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 墨家的兼爱思想

B. 法家的法治思想

C. 儒家的仁政思想

D. 道家的无为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 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 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 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 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

据此可知

A. 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 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 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 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这种官方哲学

A. 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

B. 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

C. 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

D. 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 社会的价值观念趋于一致

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 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 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B.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C.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D.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明朝中后期,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文学领域的这种现象表明了

A.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 社会价值观重新整合

C. 文学作品创作贴近生活

D.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 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 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 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68 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诉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诉的这一认识

A. 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 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 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 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 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 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 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西学译著表。

表反映了

A. 政治运动推动知识分子转型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 西学传播的片面性和被动性

D. 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加深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一时称盛,而民办报纸更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

A. 中国新闻媒体获得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

B. 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巨变

C. 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D. 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 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B. “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C. 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D. 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02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A. 已经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B. 提出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 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

D. 关注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

A.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 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 “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

D.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

A. 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作者强调文艺复兴

A. 并未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

B. 强化了妇女的独立精神

C. 对妇女内心世界进行关怀

D. 凸显了妇女的理想信念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 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 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 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 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该作品应属于

A. 荒诞主义文学

B. 浪漫主义文学

C. 现代主义文学

D. 现实主义文学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A. 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 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申明:“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A. 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

B. 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C. 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D. 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朝代都制订有法典,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之规定,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采取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自隋唐起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之罪,凡犯有“谋反、谋叛、谋大逆”等罪,不仅本人“决不待时”施以酷刑,而且诛连甚广,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等民事行为则视为“细故”,常常依据礼的规范或习俗进行调处,而缺乏必要的法律调整。家法宗规对于族内的财产、继承、婚姻等民事法律关系起着实际的调整作用,在实践上取代了用民事法律来调整家内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至于为私权益而进行的诉讼,在统治者看来不外是细事争端,他们所追求的是息讼、无讼,这是他们良好的官声政绩的表现。

——摘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化的开端》等

材料二  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由日本学者松冈义正负责起草总则、债权、物权三编,由曾经留学法国的陈箓与留学日本的高种、朱献文负责起草亲属、继承两编。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1569条。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民法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民法修订的因素并分析其作用。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部分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围绕表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最早创办的新教育机构是京师同文馆。它在开创时只是为了应付外交的迫切需要,因此馆内仅设外文馆,课程也很简单。在同文馆为期八年的教学计划中,除了学习外文之外,还规定学生学习外国史地、数理启蒙、代数、物理、几何、机器制造、微积分、航海测算、化学、天文测算、国际法、地理金石、经国策。继后同文馆还逐步设立了观象台、格致馆,使学生有实验条件将所学科学原理以实验手段验证。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使同文馆从单纯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逐渐成为具有科学内容的新学堂,标志着科学开始渗入传统的育才制度之中。在同文馆的章程中规定“每三年举行大考后,择优奏保官职,自八九品衔起,至分部行走。洋务派并不想以新标准去取代八股取士,只是希望学堂学生在仕途上也有一席位置。

——叶小青《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师同文馆的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