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春秋时期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战国时期的庄子说:“天与人,不相胜。”材料中所说的道家思想 A. 有利于打破宗法制对人的束缚 B. 利于当代建立绿色美好的家园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体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诉求
|
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区域的机构是 A. 尚书省 B. 宣政院 C. 中书省 D. 枢密院
|
3. 难度:中等 | |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 ④商业发展的推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4. 难度:困难 | |
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 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 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 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5. 难度:困难 | |
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 B. 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C. 19世纪末,“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D. 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
|
6. 难度:中等 | |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A.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B. 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C. 核心思想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
7. 难度:简单 | |
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风破产风波中凄然去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让人极其失望的年代,他说:“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心而已。”让张謇失望的这时代的根本问题是 A. 官僚资本的剥削、吞并和排挤 B. 帝国主义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 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碍
|
8. 难度:中等 | |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了农民利益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9.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罗马 A.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 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 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 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10.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是“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这种妥协主要指 A. 各州完全独立自主 B.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 总统权力巨大 D. 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
|
11. 难度:困难 | |
20世纪末,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再次掀起高潮,并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影响政治活动的重要力量。这反映了 A. 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 B. 西方社会普遍反对全球化的心理 C. 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开始觉醒 D. 全球化加剧了西方社会阶层的分化
|
12. 难度:中等 | |
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提到“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以使物不竞为的”,严复将此书介绍到中国时起名为《天演论》,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动中国社会的觉醒。这是因为严复 A. 并没有读懂赫胥黎的观点 B. 有着强烈的民族危机感 C. 既是一名生物学家,又是一名社会学者 D. 实际不赞同赫胥黎的观点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起中国近代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材料二: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说明:左图为版画,反映了使用蒸汽机的工厂。右图为油画,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富人以乘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综合两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垕(1537~1572)的年号。1566年,隆庆帝即位后倚靠高拱、张居正等大臣,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使朝政为之一振。革弊,即平反冤狱,宣布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因谏言而获罪的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罢除一切斋醮(一种道教仪式,筑坛设供,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阁、玉熙宫等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施新方面,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一般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对于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对于贪官给予罢免官职,“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蠲免救济,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抑止土地兼并。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隆庆新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新政的历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