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 A. 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 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 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 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
2. 难度:简单 | |
明清很多小说注重描写商人的活动,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并初步表现出抨击封建制度、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人自由和现世幸福、逐利生财等新思想。导致这些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包括 A. 重商思想抬头和商品经济繁荣 B. 工商城镇蓬勃发展 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 D. 封建制度的腐朽
|
3. 难度:中等 | |
古代有人向当朝统治者提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的建议,此人最有可能是 A. 孟子 B. 李斯 C. 董仲舒 D. 李贽
|
4. 难度:中等 | |
春秋晚期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但西汉以前主要是法家受重视,直到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才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造后的儒家思想吸收了道、法等家的思想 B. 适应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提倡实行“仁政”,受到人民的欢迎 D. 儒家思想是中国最主要的思想
|
5. 难度:中等 | |
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B. 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D. 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
6. 难度:中等 | |
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对垒的文化论争中,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不同,宣扬“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提出:不要把科学视为“信条”,主张以传统的儒家学说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A. 认为西方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 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C. 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
|
7.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曲折发展,以下口号或方针提出的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向科学进军 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②③
|
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分析,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猛兽。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这些先哲们,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数暴政”。而19世纪中期,“到处都在促进民主”。这位学者认为民主制度形成的动力是 A.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 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 C.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 欧洲君主制普遍瓦解
|
9. 难度:简单 | |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了 A. 天人感应学说 B. 君权神授学说 C. 独尊儒术建议 D. 崇尚法治
|
10. 难度:简单 | |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这说明了 ①儒家学派是个备受争议的学派 ②文化内容由先秦时期的综合宽容转向单一专制 ③汉朝重视文化教育 ④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
11. 难度:简单 | |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所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A.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12. 难度:简单 | |
1851年,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上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一万多家企业的展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了 A. 农耕时代 B. 蒸汽时代 C. 电气时代 D. 信息时代
|
13. 难度:困难 | |
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 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B. 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C. 有利于巩固欧洲民主制度 D. 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
14. 难度:中等 | |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 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 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 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 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
|
15. 难度:中等 | |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 A. 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 促进西方生物科学的发展 C. 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 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超衰落
|
16. 难度:中等 | |
侯外庐认为:“李贽以人的物质生活作为道德的基础,把传统的神秘的“道”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从而打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这主要是指李贽的什么思想 A. 批判程朱理学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万物皆生于两” D. “存天理,灭人欲”
|
17. 难度:中等 | |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这一时期“私学文化”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 B. 分封制遭到破坏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 小农经济逐步产生
|
18. 难度:中等 | |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朝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 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B. 专制集权的发展与强化 C.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D. 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
19. 难度:困难 | |
清代歙县商人许明贤深究性命之学,以诚敬为宗。教子读书,取友尤有法。一日渡江,取诸子所辑时文投江中曰:“此无益之学,命编辑历代史论及名臣事略为二书。”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传统价值观被商人抛弃 B. 市民阶层提出追求个性的主张 C. 商业发展脱离社会需要 D. 理学在社会基层居于统治地位
|
20. 难度:中等 | |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 儒家的天人感应 B. 法家的严刑峻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佛教的因果循环
|
21.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有 ①批判神权统治 ②鼓吹人性解放 ③主张“主权在民” ④推崇浪漫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22.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 A.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B. 确立了民主原则 C. 彰显了道德的价值 D. 树立了人的尊严
|
23. 难度:中等 |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时刻都套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社会契约论》),文中的“枷锁”主要是指 A. 资本主义制度 B. 自然环境 C. 封建等级制度 D. 宗教神学
|
24. 难度:中等 | |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 关注百姓,同情人民疾苦,主张行仁政 B.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C. 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
25. 难度:中等 | |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诸多封建盛世,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晚清时期出现的“同光中兴”与之前的封建盛世最大的不同是 A. 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 B. 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 C. 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起步 D. 出现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各府县、各市镇。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 ——摘自范广寅《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对比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欧洲的社会消费观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27. 难度:中等 | |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政策作了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算:人头税)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唐太宗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清雍正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孙中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体现了时代特征。“一百年以来,列强人口增加到很多,……。到一百年以后,如果我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化,还要灭种。”“法国四千万人口,因为能改良农业,所以得中国二十分之一的土地,还能够有饭吃。中国如果能够仿效法国来经营农业,增加出产,……,至少也应该可以养八万万人……”。 新中国对人口问题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种种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如“早生贵子”,“五世其昌”,“多福多寿多男子”等等,支配着他们的行动 ——马寅初《新人口论》(1957) 材料三:50年代,我国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是苏联理论界提出的如下观点:“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表现为人口不断迅速地增长”,人口不断迅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2012年《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指出:如果我们在物质的生产领域放弃了计划经济,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在人的生产领域放弃计划经济了。生育独子化已经产生了四个严重的人口问题:一是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以及老难所养、老难所依、老难善终这三难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政府鼓励人口增长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价材料二中孙中山关于人口问题的所述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50年代出现“人口高速增长时期”的原因,并分析当前中国为什么调整人口政策?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三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四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
29. 难度:困难 |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觉醒时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他的理由是“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生产阶级成员就其本性而言必然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 与柏拉图类似,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子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稼”、“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 材料二 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先哲财富分配观的异同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