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A. 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 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 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 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
2. 难度:中等 | |
1979年3月,陈云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按比例部分);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带有盲目性调节的部分)。该主张 A. 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 B. 认识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存在不足 C. 主要目的是扩大我国私营经济 D.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3. 难度:困难 | |
1979年广大农村忙于分田分地,有农民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50年,既要如此,何必当初?”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农民所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的土地改革 B. 农村30年的土地变局,最终回归到原点 C. 30年的土地变局是瞎折腾,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 D. 农民没有理解1950年与1979年分田分地的本质
|
4. 难度:中等 | |
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由此可见陈云主张 A.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D. 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
|
5. 难度:简单 | |
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 A. 总结经济建设教训 B. 中西方技术的差距 C.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
6. 难度:中等 | |
1961年,中共中央提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其中“调整”就是“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即尽可能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提高轻工业发展的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据此,“调整”的直接作用是 A. 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 B. 发展轻工业以带动城市的经济改革 C. 取消人民公社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D. 彻底否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
7. 难度:简单 | |
“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 A. 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B. 有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C.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 标志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开始
|
8.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意在 A. 抵制错误,解放思想 B. 整顿党风,统一思想 C. 经济改革,市场主导 D. 力挽狂澜,创造历史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
10. 难度:中等 | |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III”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实施国民经济调整 D.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
11. 难度:中等 | |
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这反映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了抵制 B.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 C. 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D. 文革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
12. 难度:中等 | |
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A.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 为对外开放做准备 D. 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 农业生产总量呈下降趋势 B. 工业发展徘徊不前 C. 服务业兴起并一直呈上升趋势 D. 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14.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 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D. 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
15. 难度:中等 | |
世界贸易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是各国经济实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0年到1800年,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的这种更为核心的地位是基于它在工业、农业、运输和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更大的生产力。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这种位置和角色的现象之一是,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的出口顺差。至少直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表 ——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等资料改编 材料三 ……而首先是美国在战后初期就上升到称霸世界的峰巅。美国是交战国中唯一没有遭到战火破坏的大国,而且通过战争获利甚大,国力得到空前加强。当时,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53.4%、出口贸易32.4%(1947)和黄金储备的74.5%以及世界谷物收获量的1/3。它还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摘自《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概括贡德·弗兰克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的世界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美国巩固经济霸主地位的措施。指出这些措施的客观进步作用。 (4)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说:“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主席讲话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