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广州市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

A. 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

B. 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 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题文)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B. 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

C. 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D. 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反映出当时

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B. 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C.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D. 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 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 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 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 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年份

总值(1000海关两)

鸦片

棉纱

谷物面粉

烟草

煤油

机器

铁路材料车辆

其他

1870

63693

43.0

3.0

0.04

0.1

——

0.09

——

——

——

53.77

1880

79293

39.3

4.6

0.1

0.4

——

1.2

——

——

——

54.4

1890

127093

19.5

15.3

9.6

0.9

——

1.6

3.2

0.3

——

49.6

1900

211070

14.8

14.3

7.0

3.0

0.5

3.1

6.6

0.7

——

50

1910

562965

12.0

13.6

7.7

4.8

2.0

1.8

4.7

1.5

3.8

48.1

 

 

A. 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引进

D. 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39年初,国民党要求各地党政军警各部门“以组织对付组织”,随后,蒋介石分别委任沦陷各省区党政军机构负责人,把他们及其武装力量遣回敌后。国民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对敌后的控制

B. 削弱日军的影响

C. 树立积极抗敌形象

D. 阻止中共的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为1952年和1957年中国工农业生产情况(部分)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借鉴苏联的发展模式

B.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C.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国民经济布局逐渐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对部分省市建制进行调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等,京津沪外的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中央人民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 加强统一领导提高行政效率

B. 配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 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D. 确保依法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 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C.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受到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80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年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实验和科学创新。学会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技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有哪些,并简析其意义。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

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

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

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

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

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

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世纪初

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1907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

——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向拉美地区进行全面渗透,威胁美国利益。美国总统罗斯福意识到慕尼黑协定没有带来“一代人的和平”,“仅仅意味着民主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失败”。为此,他呼吁废除中立法案,用“现购自运”代替“武器禁运”,批准法国向美国订购飞机,加强美英合作,将自身强大的工业资源变为盟国战争的强大经济支柱。1939年4月,罗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证10年内不侵略他所列出的31个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作为解决欧洲争端的基础。这些国家中包括当时与德国并不接壤的苏联。8月,美国主动向苏联提出延长《苏美商业议定书》一年,并“继续给苏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支持英法与苏联的谈利。罗斯福在与国内孤立主义者斗争的同时,尽力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罗斯福的欧洲战略虽未能阻止战争,但却使罗斯福这样的反法西斯者提高了威望,并巩固了其在国内外的地位,连任美国总统,并引导美国走上与世界各国联合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道路。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推行的欧洲战略的目的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推行欧洲战略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建立后,董必武作为政务院副总理负责新中国的立法工作。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学说,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认为,法制和国家是紧相连属的,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必须迅速创立人民民主的法制,以巩固政权和保障经济建设。在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的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不能再经常搞群众运动,必须进一步健全法制。他针对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法制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特别要抓紧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工作。要加强法制宣传,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法制。凡自命特殊、置国法于不顾而犯了法的人,不管他地位多高,功劳多大,一律要追究法律责任。

——据《董必武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必武的主要法制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董必武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