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春秋后期,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这一变化 A. 遵循了周礼的要求 B. 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 体现社会变革趋势 D. 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
|
2.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时期,政府抑制私商、发展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 商业繁荣推动了农业商品化 C. 统治者重视商业管控 D. 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
3.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张岂之在《中国思想史》中提到:“他站在弱者、寡者、贫贱者、愚者的立场上批判现实,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爱无厚薄”。“他”最有可能是 A. 墨子 B. 韩非 C. 荀子 D. 庄子
|
4. 难度:中等 | |
朱熹认为“君权”是符合“天理”的,君主应循天之理,按天理的原则治理国家,要完全据弃一切私意,转为天下之大公。朱熹在此强调的是 A. “君权神授”,肯定君主意志是天理 B. “君为臣纲”,规范君臣之秩序 C. “天人感应”,君主承天意教化民众 D. “服从天道”,君主应存理灭欲
|
5. 难度:中等 | |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A. 雇佣制关系出现 B. 轻视科技发明 C. 劳动力素质低 D. 文化需求低迷
|
6.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 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C. 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D. 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
7. 难度:中等 | |
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郭嵩焘这一认识 A. 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 B. 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C. 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D. 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世纪晚期中国官办工矿企业与商办工矿企业资本总额的变化对比示意图。图中官办与商办工矿企业资本总额的变化说明 A. 清政府财政已面临崩溃 B. 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 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D.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
9. 难度:困难 | |
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兴盛,而民办报纸更是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 A. 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留学教育有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C. 中国新闻媒体获得了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 D. 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
10.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在“靠左走”还是“靠右走”的选择中有过反复。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但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后来,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因美国汽车大量出现,国民政府又改为靠右行驶。这说明 A. 近代中国主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 B.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 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鸦片战争后 D. 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
11. 难度:简单 | |
“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①促进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③促使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④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调整办法》《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A. 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B.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全面相持阶段 C. 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 国民党抗战方针发生了根本转折
|
13.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 求同存异,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高度自治,维护国家统一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14. 难度:中等 |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这表明 A. 美国霸权地位日益动摇 B. 美国对华政策根本改变 C.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 D. 美国企图瓦解中苏同盟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 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 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16.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406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爱琴海战役获胜,战后,指挥这次战役的八个将军因未将阵亡战士遗体运回而被陪审法庭处死。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 A. 背离了人文主义思想 B. 具有主观情绪化倾向 C. 缺乏权力之间的制衡 D. 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
17. 难度:中等 | |
在古罗马,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充分体现自然法精神 B. 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C. 侧重于缓和民族矛盾 D. 与时俱进开放灵活
|
18. 难度:简单 | |
孟德斯鸠指出,君主专制国家是一种没有法制的国家,这种国家尽管形式上也颁布一些法律,但实际上并不按法律办事。他认为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君主政体的原则却是荣誉。据此可推知,孟德斯鸠主张 A. 君主立宪 B. 三权分立 C. 民主共和 D. 社会契约
|
19. 难度:中等 | |
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 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 B. 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C.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 D. 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
20.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是 A. 消灭资产阶级 B. 掌握国家政权 C. 发展社会生产 D. 消除贫富差距
|
2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此想象画客观上反映了 A. 人们对动力革命的向往 B. 工业化导致劳动力缺乏 C. 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D. 新型交通工具革命完成
|
22. 难度:简单 | |
1935年5月27日,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一”的这天,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主要是因为该法 A. 不符合立法程序 B. 违背了分权制衡原则 C. 与自由精神冲突 D. 保障了工人阶级利益
|
23. 难度:中等 | |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按照这一说法 A.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外 B. 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C.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使法国开始跻身“世界时间”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
|
24.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1%,60年代为5.1%,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8%,苏联则分别为5.7%和5.1%。这表明 A. 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优越性 B.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 C.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 D. 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
2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章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責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規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荜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 ——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拔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荚国的社会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宣称: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是自损其命,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相反,胡适和其他一些人喊道:“到西方去!”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一—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所述现象。(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2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末,监察制度形同虚设,吏治松弛,官吏队伍贪腐严重。明初,因权力的再分配和缺乏相应的监察机制,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系之间斗争激烈,左丞相胡惟庸更是掌“生杀黜陟”大权。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藉左丞相胡惟庸案发,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罢御史台,改置都察院。“罢御史台者,非罢御史,罢其总领之御史大夫”、只设左,右御史中丞,正二品,这样监察百官的长官与六部长官平级,以便互相牵制。都察院作为独立的监察系统与政务、军旅并列。在都察院系统之外,还构建了一个由皇帝直管的六科给事中,负责监督六部,同时亦限制都察院的权力过大。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在中央监察方面权责范围基本一致,只是在系统、组织机构方面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又互为表里。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道,每道设置按察司,巡按州县,考察官吏。除此之外,在洪武年间先后订立了一系列重要的监察法规,主要有《大明律》、《宪纲条例》、《奏请点差》、《出巡事宜》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太祖监察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演达规定了平民革命的动力、对象、任务、直接目标和最后目的,指出:凡自食其力而不剥削他人者,无论是直接参加还是间接参加生产行程的分子,都是平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小商人、青年学生及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等,他们也就是革命民众,即革命动力。革命的对象有三个:帝国主义者、封建军阀和反动资本家,革命任务包括三项:民族、民权、民生,直接目标是推翻南京反动统治,建立平民政权。平民政权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统治势力;消灭封建残余,实行“耕者有其田”;改良工人生活;建设国家资本主义,革命最后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平民群众取得政权后,必能运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国营及公营的产业建设,即发展“平民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进而“向着社会主义前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演达平民革命的基本主张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演达的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