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说明 A. 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B. 宗法体系逐步完备 C. 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D. 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
2. 难度:简单 | |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料反映了 A.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 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 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
3. 难度:困难 | |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两位皇帝,一个“毁城”,一个“筑城”,看似矛盾,但其意图均在于 A. 抑制诸侯势力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发展商品经济 D. 巩固中央集权
|
4.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A. 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
5. 难度:中等 | |
《梁书》卷一《武帝纪上》记载梁武帝萧衍提出“设官分职,唯才是务。”《周书》卷二十三《苏绰传》提到指出:“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材料表明南北朝 A. 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B. 已提出成熟的科举制度 C. 选官标准渐趋于公正 D. 选官权已完全收归中央
|
6. 难度:中等 |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 内阁完全控制明朝行政大权
|
7. 难度:困难 | |
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A. 阁臣权位渐重 B. 阁臣制约皇权膨胀 C. 外戚权力过大 D.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
8. 难度:中等 | |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推翻了清政府专制统治 B. 结束中央集权的政体 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9. 难度:中等 | |
美国公使田贝说:“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10. 难度:中等 | |
有人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其主要依据不包括这场革命 A.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结束了长期延续的封建制度
|
11. 难度:简单 | |
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辛亥革命
|
12. 难度:中等 | |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A.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3.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A. 革命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阶级问题 C. 群众路线问题 D. 革命武装问题
|
14.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时一些广州百姓给英军带路,甲午战后“公车上书”参与的的只是士大夫阶层;五四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而至抗战时期,抗战救国的理念深入全民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 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同步发展 C. 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D. 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
15. 难度:简单 | |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
16. 难度:中等 | |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 新民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C.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选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的是 A. 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 彻底结束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D. 标志新中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阶段
|
18. 难度:中等 | |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表明 A.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 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急换上正装 C.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 这次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19. 难度:简单 |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20. 难度:困难 | |
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 A. 1949年中苏建交 B. 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1979年中美建交
|
21. 难度:简单 | |
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和平共处”
|
22. 难度:中等 |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苏联国家已经解体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
23. 难度:中等 | |
中国与中亚四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21世纪贸易额大幅增加得益于某一组织的建立。这一组织 A. 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 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但不利于世界稳定 C. 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外交关系 D. 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
24. 难度:中等 |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 A B. B C. C D. D
|
25.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 建立了官僚政治 B. 打击了贵族政治 C. 不利于中央集权 D. 改变了社会性质
|
26. 难度:中等 | |
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 A. 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 B. 罗马法具有理性色彩 C. 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D. 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
|
27. 难度:简单 | |
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种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这种法律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公民法
|
28. 难度:中等 | |
上面是英国议会改革进程表。据此表格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B. 英国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完善 C. 英国的“宪政民主”具有虚伪性 D. 近代以来英国不再出现暴力冲突
|
29. 难度:中等 | |
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由于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必须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这表明当时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是 A. 国王掌握最高行政权 B. 建立在两党制的基础上 C. 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D. 英国首相对国王负责
|
30. 难度:中等 | |
到1783年,美国有11个州共发行了24636万多美元的纸币,由于没有足够的硬币与物资保证,最后几乎一文不值。由于可信用的货币稀缺,某些地方又恢复了原始的以货易货方式。美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生政权缺少经济管理经验 B. 中央政府缺乏管理经济的强制权力 C. 对外贸易交往中竞争力较差 D. 州与州之间缺乏经济交往的协调力
|
31. 难度:简单 | |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 C. 各州自治原则 D. 各州平等原则
|
32. 难度:简单 | |
1876年10月,在法国众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在其领袖甘必大的领导下取得胜利;同年12月,共和派再次组阁;1877年1月,共和派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席位。上述现象表明 A. 民主思想在法国已完全深入人心 B.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日趋巩固 C. 法国君主派等保守势力已彻底消失 D.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结束
|
3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商埠。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材料三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强盗。” 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试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五: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材料六:1978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新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在民富国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 (3)材料五“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哪些事件?“井冈号角”吹响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4)分析1978年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的背景。简述中华民族复兴的表现。
|
3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而成的国民会议依绝大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统率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和解散众议院等重大权力。……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德两国民主政治的异同。并分析影响两国民主政治差异的原因。 材料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啊,一个民族要想日子过的好一点,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勇于创新,方能推动本民族的进步发展,古今中外的历史莫不证明了这点。如隋唐,统治者借国家统一,政权新建,实行一系列制度创新,推动了国家走向繁盛;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领导人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世界上的例子也不少。古代雅典,先后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繁荣;16世纪后,长期处在文明边缘的英国、美国,抓住机遇,创新制度,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改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晓律》 (2)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历史机遇与制度创新”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