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A. 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 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 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

D. 用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据《左传》:鲁桓公六年,楚武王伐随。随侯认为自己祭神的物品丰富、干净,有神明保佑则不惧楚国。大夫季梁却说“夫民,神之主也”,若君主不能使百姓安居,将无法得到神灵保佑。季梁的言论

A. 体现了唯物主义

B. 可见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C. 体现了人文精神

D. 否定了祭祀制度的合理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了,正是为汉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也由此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

A. 孔子的思想

B. 孟子的思想

C. 荀子的思想

D. 朱熹的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A. 用天来限制皇权

B. 用天来加强君权

C. 加强中央集权

D. 使儒学处于独尊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A. 内心反省

B. 考察事物

C. 消灭私欲

D. 遵守三纲五常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

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顾炎武说:“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此言论实际上批判了

A. 程朱理学

B. 孔孟儒学

C. 黄宗羲等人的新儒学

D. 李贽的思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周作人在《关于卢奇安》中认为,“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B. 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C. 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D. 演说术的兴盛使希腊法庭与议会迷失了正义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A. 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B. 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 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D. 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这里的“质的变化”是指

A. 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文化

B. 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 宣扬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思想

D. 宗教信仰与抨击专制相结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至17世纪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马克思谈到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C.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D.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由此可见,“他们”是要

A. 用理性主义证明旧秩序的不合理

B. 强调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

C. 用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抗专制暴政

D. 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非理性的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A. 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

B. 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

C. 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D. 注重运用辩证施治方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人说“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 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B. 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C. 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 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体西用”的阴魂总是笼罩在人们心头,在中体的框架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蚀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正因为如此,当年的思想先驱或许就蜕变成了明日的保守派,康有为晚年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不过为其中一例而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 “中体西用”并非专属于洋务派的主张

B. 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步伐

C. 近代社会急速变革淘汰一批批时代先锋

D. 康有为等人的保守表现为不敢改变专制政体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避难期间,恰逢孙中山也在日本,孙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乱党,拒绝合作。这表明

A. 双方在代议制的具体方案上存在分歧

B. 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无共同利益

C. 康梁极力维护清朝的君主专制

D. 孙中山希望康梁能够加入革命党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

A. 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B. 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

C. 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

D. 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他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 《敬告青年》

B. 《文学改良刍议》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B.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指导国民革命

D. 中共接受民生主义的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毛泽东》中写道:“遵义会议的一些与会者之所以会考虑在非常时期转向毛,希望毛出来领导,是有实际原因的。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表明作者认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A. 在中共高层形成共识

B. 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C. 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D.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 《论十大关系》

B. 《新民主主义论》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C.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A. 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 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 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 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画家思念故乡之情。该画的风格应该属于哪一流派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子》中写道:“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儒学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请在孔子、孟子、荀子中任选两人的主张说明材料一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黄宗羲思想形成的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并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西学东渐新现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并指出面对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传统医学的应对措施。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其中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至1796年在位)。她上台处于俄国农奴制经济初步瓦解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维护农奴主利益,并且她将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在国家以农奴制为统治基础的时候,又明智地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称自己统治为“开明专制”(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实行“开明专制”,既是受欧洲宫廷的政治风气影响,也是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推动所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开工数目从1762年的984家增加到1796年的3161家。俄国的生铁产量从1760年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6万吨。

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打通了黑海口,完成了彼得大帝始终没有完成的心愿。侵占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周边领土,使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大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1)分析材料,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措施中为何既要强化农奴制又要发展资本主义?

(2)概括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