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在得民” 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人伦者,天理也”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④
|
2. 难度:中等 |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3. 难度:中等 | |
1901年张之洞、张謇等人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指出:“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这反映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 A. 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 B. 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 C. 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 D. 已找到当时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
|
4.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在探究“宇宙”之义时,曾经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思想一致的是 A.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B. 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C. 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D.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
5. 难度:简单 |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 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 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 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
6. 难度:简单 |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 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 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 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 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
8.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 A. 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 B. 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 C.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D. 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
9. 难度:中等 | |
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A. 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 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 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C.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D.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11. 难度:简单 | |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 A. 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 B. 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 C. 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 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
12. 难度:简单 | |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 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
13.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 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 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C. 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D. 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
14. 难度:简单 | |
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 官僚 B. 市民 C. 皇族 D. 农民
|
15. 难度:中等 |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由此可见孔子最注重 A. “仁” B. “克己复礼”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取信于民
|
16. 难度:简单 | |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反对君主专制 B. 提倡君臣平等 C. 主张克己复礼 D. 批判无道君主
|
17. 难度:简单 | |
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其主导思想是( ) A.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 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关系问题 C.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 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
18. 难度:简单 | |
江苏省作为教育部新课程试点地区,从2008年开始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程。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因为京剧 A. 是兼收其他剧种的长处而形成的 B.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C. 继承了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D. 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
19.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 D. ①②③
|
20. 难度:困难 | |
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 独立自主 B. 实事求是 C. 群众路线 D. 戒骄戒躁
|
21. 难度:简单 | |
民国时期某教科书写道:“第一本用活版印出的重要书本,则是在一四五四年出版的《圣经》。……但既有活版印刷术,便当有适宜的纸料,否则书籍仍不从增加起来。……后来中国的棉纸,被阿拉伯人引入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处……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为( ) A. 中华文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 B. 民国时期对西方的认识浅陋且不科学 C. 智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 D. 印刷术发展是造纸术革新的必要前提
|
22. 难度:中等 | |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
23.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A.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 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C. 仍然主张君主立宪制 D. 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
24. 难度:中等 | |
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排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着旨在 A. 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 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 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 主张重建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
25. 难度:简单 | |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将儒家的学说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最有可能的观点是( ) A.施仁政、“政在得民” B.“民为贵,君为轻” 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学者都在致力于寻找一个所谓上帝的语言,或者理性的语言。他们发现了中文,并开始在中文中寻找上帝的信息。西方公认,被中国人推崇为人文初祖的伏羲,就是亚当,女娲就是夏娃。学者们还从汉字中找出了偷食禁果、诺亚方舟等故事。因此他们认为,中国人与西方人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而且中国人很可能是诺亚最亲近的后裔。西方人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发现,中国历史开端在基督诞生前2952年左右,于是中国历史的长度成为对《圣经》编年史的一个重大挑战。1658年传教士卫匡国出版《中国上古史》,在欧洲教俗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随着中国历史知识逐渐深入人心,它逐渐成为欧洲人冲击《圣经》体系、批判《圣经》哲学的一个武器。中国历史的长度打破了《圣经》在人们心中的垄断地位,帮助欧洲人走出《圣经》世界观。不仅如此,耶稣会士还对中国政治做了一系列理想化的描述,这些描述令17世纪末以来的欧洲知识分子着迷。当时欧洲走出中世纪,建设新社会,中国的开明政治,皇帝采纳大臣意见的做法、民本思想、和谐社会的观念,儒家的道德观念、中庸的观念等都对西方知识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张国刚、吴莉苇《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 概括材料中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给这一现象以合理的解释。(要求:所作解释须观点明确,符合史实)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国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家国同构”观念是古代主流文化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礼记·祭统》载:“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孔子也说:“孝慈则忠。”《孝经》更是直接移忠于孝:“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孟子也说:“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编自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文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新婚姻家庭道德观已开始为一部分人所接受,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封建旧礼教旧道德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它仍然控制着婚姻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仍然是人们判断、评价新的社会生活现象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社会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