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韶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我国周朝时期,盛行“一国无二君”的政治理念和“一庙无二祭主”的宗族观念,这反映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等级森严

C. 神权色彩浓厚

D. 世卿世禄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札记﹣王制》载:“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又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些规定

A. 保障了西周贵族特权的延续

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

D. 明确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宗法血缘关系

B. 家国同构观念

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 太尉

B. 廷尉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 易形成冗官现象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减少了决策失误

D. 加强了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 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 祈盼专制政权的长久

C. 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 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奏折是清代特有的只有部分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与前朝在政府内部公开的奏章不同,其内容在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的重要机构。奏折制度的出现

A. 有效杜绝了皇权的旁落

B. 保障了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

C. 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D. 有利于皇帝掌握信息的控制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伏尔泰曾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

B. 有利于官吏选拔的公平公正

C.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D. 有利于官员创造意识的提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遂宁某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是

A. 艾梵德男,11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

B. 麦克卡男,28岁,满腹经纶,文武全才,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

C. 索斯丹男,33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

D. 温杜德男,35岁,没有读过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

A. 法律至上

B. 直接民主

C. 公民意识

D. 轮番而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A. 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 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

C. 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 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曰:“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庶民承担诸种负担,亦应共享凯旋之欢乐,此神之天条也。朕之制也,欲显罗马人民之伟大。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授予全体罗马人公民权

B. 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C. 增强罗马人国家认同感

D. 提高罗马帝国的声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

A. 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C. 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

D. 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华盛顿在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各州的结合,仅由一根‘沙土制成的绳索’所联系”,“在我看来„„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为解决这一现状,美国1787年宪法

A. 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

B. 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 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 确立了权力制衡原则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 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次公共演说中,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对民主政体的这种本质特征做了经典阐述:“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当执政官退任以后,便成为被统治者,形成轮番而治的局面。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

——据《走进古希腊文明》整理

材料三: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法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因为他个人的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三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机构的公职,“任何人”是所有雅典人吗?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保证“全体公民”掌权,雅典创造出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4)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