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版高高一历史必修一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作业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选官制度的变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 地方势力的削弱

B. 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C. 决策中枢的转移

D. 外戚和宦官专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 加强了皇权

D. 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 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 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 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 召开政事堂会议

B. 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力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自秦朝至清朝两千多年,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秦汉主要实行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唐朝为道、州、县三级;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四级。造成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疆域面积不断扩大

②中央对地方管理失控

③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

④便于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元朝设立行省制、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等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B. 改革了选官制度

C. 加强了思想统一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以下各项区域名称中,最初是监察区,后演变成行政区划的是

A. 行省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设置刺史、都察院、御史大夫、御史台等监察机构和官员的主要目的是

A. 监督皇帝的执政行为

B. 监督地方官员对刑狱的执法情况

C. 监督百姓的言行举止

D. 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 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 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C. 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 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能打仗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官人法”(也称“九品中正制”)“固化了”社会阶层,阻碍了有真才实学人才的“上升通道”。这一制度归属于

A. “禅让制”的范畴

B. “察举制”的范畴

C. “科举制”的范畴

D. “世官制”的范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相对较高

②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④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 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 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 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D. 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

A. 设置三省

B. 废中书省

C. 设中书省

D. 设置内阁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