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春秋·公羊传》),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 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 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 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 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至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 秦汉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商周时期

D. 隋唐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推行分封制 B.废除行省制 C.废除郡县制 D.设立郡县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 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C. 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专制王权不断加强,中央官制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汉废除三公九卿制,设中书省以削弱相权

②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A. 宰相有职无权

B. 皇权至高无上

C. 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 尚书省地位下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宋真宗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仁宗说: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我的脸上了啦,却不得不取消原来的任命。这说明宋朝

A. 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B. 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

C. 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

D. 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A.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 在地方设节度使

C.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D.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学者张国刚认为,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此类人战后论功行赏,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类是大小“股东”,他们分封为诸侯王。刘邦只是这些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汉初郡国并行制是顺势而为

B. 刘邦分封诸侯符合历史潮流

C. 汉高祖未实现皇权高度集中

D. 两类帮手推动田庄经济产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分封制的废除

B. 宗法制的消亡

C. 刺史制的建立

D. 内阁制的形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题文)明代中后期,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 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

D. 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地区,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挖掘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 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 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 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明朝初年曾设置左右丞相统管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B. 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C.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D. 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 皇权的独尊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等级制度的森严 D. 文化专制的扩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黄仁宇指出:“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这说明内阁

A. 是专为制约相权而设定的

B. 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的决策

C. 拥有制约皇帝的法定权力

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近期某热播电影有如下情节江淮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据学者考证,历史一词中的“历”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这也指出了历史研究关注时间的重要性。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公元前11世纪中期西周建立

B. 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C. 乾隆六十年时乾隆皇帝60岁

D. 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关于明朝的内阁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由明成祖设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 入阁官员最初是从身份低微的士人破格选用的人才

C. 由于担心威胁皇权,明朝皇帝曾以司礼监加以牵制

D. 它的设立,说明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败

C.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 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清代学术概论》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开始输入。”该战之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 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制定了一套规范官吏行事的“守常之法”,使官吏在从事政务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以法治官”的目的。唐太宗对中央官员的编制仅定额为730员,并从一开始就将官吏的一切政务活动都纳入法治轨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对各级官吏选拔、任用、考课、奖惩、监督和休致等管理制度。

唐代统治者在行政法律上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警戒官吏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承袭了西周以来“刑不上大夫”的原则,对官吏的行政失职与渎职的处罚,往往采取“赎刑”、官当”等方式具体执行。这既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又能达到惩治行政失职与渎职行为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唐初统治者在行政立法上考虑得是极其周详的,这些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统治的维护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行政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行政管理方式。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