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最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A.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 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 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 封闭保守

B. 精耕细作

C. 耕织结合

D. 艰难脆弱

 

二、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A.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 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

C. 商品经济的发达

D. 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

D.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 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 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 统治者“以民为本”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河南辉县曾出土了一个铁犁,构造比较简单,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做垄,此生产工具的出土证明了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期可能是

A. 春秋

B. 西汉

C. 东汉

D. 三国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耜耕

C. 石器锄耕

D. 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民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