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文物中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最为重要作用的一项是 A. B. C. D.
|
2. 难度:中等 | |
《梨俱吠陀》是古代哪一地区居民创造的文明成果 A. 北非尼罗河流域 B. 西亚两河流域 C. 南亚印度河流域 D. 南美亚马逊河流域
|
3. 难度:中等 | |
了解和研究古代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是: A. 《吉尔伽美什》 B. 《汉穆拉比法典》 C. 《旧约全书》 D. 楔形文字
|
4. 难度:简单 | |
佛教创始人悉达多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的种姓属于: A. 刹帝利 B. 首陀罗 C. 吠舍 D. 婆罗门
|
5.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某种制度开始形成。在“古典时代”这种制度达到全盛。这种制度是 A. 军事制度 B. 法律制度 C. 殖民制度 D. 民主制度
|
6. 难度:简单 | |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 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B. 奴隶的非人待遇得到改善 C. 不断健全主权在民的统治 D. 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
7.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古代雅典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
8. 难度:中等 | |
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所说的公民,主要是指 A. 希腊城邦成年男性公民 B. 希腊城邦所有成年贵族 C. 住在雅典城内成年男性 D. 雅典城邦成年男性公民
|
9. 难度:中等 | |
曾带领雅典打败波斯的泰米斯托克利因贪污受贿、侵吞巨款等罪名,被公民大会放逐国外。公民大会的这一做法 A.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体现了公民内部平等的原则 C. 打破了雅典内部权力平衡 D. 暴露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
10. 难度:简单 | |
欧洲历史的源头。被誉为“西方历史学之父”的是 A. 苏格拉底 B. 修昔底德 C. 希罗多德 D. 柏拉图
|
11. 难度:简单 | |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下列选项中,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马可·波罗行纪》 C. 《天方夜谭》 D. 《荷马史诗》
|
12. 难度:简单 | |
在古希腊哲学家的黄金之链中,有三位哲学家的光耀胜过所有他们的前人和继承者,他们是 A. 希罗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 D. 苏格拉底、利玛窦和亚里士多德
|
13. 难度:简单 | |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 A.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 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 C. 古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 D. 奴隶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
14. 难度:简单 | |
公元14年8月,在奥古斯都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奥古斯都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此时的罗马处于 A. 王政时代 B. 共和时代 C. 帝国时代 D. 神话时代
|
15. 难度:中等 | |
公元156年,亚美尼亚商人艾拉希特斯在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皮匠西努耶发生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公民法 C.罗马万民法 D.罗马自然法
|
16.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为“古罗马的政治文明”的课题作了一个幻灯片提纲,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A. A B. B C. C D. D
|
17. 难度:中等 | |
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 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 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 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 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
18. 难度:中等 | |
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终结的时间和事件是( ) A.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建立 B.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 C.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
19. 难度:简单 | |
“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这种“伟大的宗教”是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
20. 难度:中等 | |
房龙《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 商品经济发达 B. 基本自给自足 C. 严格禁止竞争 D. 自耕农为主体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 A. 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 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 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 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
|
22. 难度:中等 | |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D.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
23. 难度:简单 | |
最终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延续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的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奥斯曼土耳其 C. 阿拉伯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
24.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对于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508年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前5世纪晚期 B. 公元前6世纪早期和公元前6世纪晚期 C. 公元前5世纪晚期和公元前5世纪早期 D. 公元前6世纪晚期和公元前6世纪早期
|
25.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年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为纪年方法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③“贞观之治” ④“开元盛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
26. 难度:简单 | |
当人类做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这个“新发现”距今(2019年)约 A. 1000年 B. 1万年 C. 10万年 D. 300万年
|
27. 难度:简单 | |
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A. 姜寨遗址 B. 炎黄传说 C. 二里头遗址 D. 尧舜禹传说
|
28. 难度:简单 | |
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但其核心地区在 A. 长江中下游流域 B. 黄河中游 C. 东南部沿海地区 D. 珠江流域
|
29. 难度:中等 | |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偃师西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3500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 大汶口文化晚期 B. 夏朝 C. 商朝早期 D. 商朝中期
|
30. 难度:简单 | |
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A. 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 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 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 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
31. 难度:简单 | |
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 A. 文献记载 B. 青铜礼器 C. 甲骨卜辞 D. 神话传说
|
32. 难度:中等 | |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 A. 国主 B. 领主 C. 盟主 D. 君主
|
33. 难度:中等 | |
《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 人声鼎沸 B. 鼎鼎有名 C. 三足鼎立 D. 问鼎中原
|
34. 难度:简单 |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35. 难度:简单 | |
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 经济生产 B. 政治活动 C. 艺术审美 D. 日常交往
|
36. 难度:简单 | |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 贝用于占卜 B. 贝用于祭祀 C. 贝用于装饰 D. 贝用于交换
|
37.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
38.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复原牧野之战的真正情形,专家可资凭借的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 周初铜器《利簋》铭文 B. 汉代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C. 小说《封神演义》 D. 电视剧《封神榜》
|
39. 难度:简单 | |
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史学界认为是“信史”,是由于 A.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B. 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 C. 大量青铜器的出土 D. 铁制农具的出土
|
40. 难度:中等 | |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社会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
41. 难度:简单 | |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中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 黄帝 B. 周公旦 C. 周武王 D. 秦始皇
|
42. 难度:简单 | |
《礼记 · 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B. 严格宗法制度 C. 打击旧贵族势力 D. 激发认同,维护社会秩序
|
43. 难度:中等 | |
“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杨向奎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的这句话主要是肯定周公 A. 助周灭商 B. 封邦建国 C. 辅助成王 D. 制礼作乐
|
44. 难度:困难 | |
公元前770年后的500年间,中国社会在动荡中实现着社会转型。这期间发生的国家形态的转型是指 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 从“方国”到“封国” C. 从“封国”到“帝国” D. 从“帝国”到“共和”
|
45.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 诸子百家争鸣 B. 私田大量开垦 C. 商人地位提高 D. 诸侯重视教育
|
46. 难度:简单 | |
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社会变革:孕育百家争鸣的土壤 B.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 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
47. 难度:简单 |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持这种观点的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佛家
|
48. 难度:中等 |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
49.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符合法家观点的是 A. 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B. 爱人如已,崇尚和平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善于权术,独操威柄
|
50. 难度:中等 |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 爱无差等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存天理,灭人欲
|
51.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
5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秦砖,上刻“海内皆臣”,其中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A. 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
53. 难度:简单 | |
古代中国第一次“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A. 陈胜、吴广 B. 曹操、孙权 C. 郑成功 D. 洪秀全
|
54. 难度:简单 | |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 郡国并行 B. 师法黄老 C. 设置刺史 D. 颁推恩令
|
55. 难度:简单 | |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科举制代替察举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56. 难度:简单 | |
下列选项中不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措施的有 A. 创立中朝 B. 创设刺史制度 C. 推行推恩令 D. 设立河西四郡
|
57. 难度:简单 | |
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 设“中朝” B. 置枢密院 C. 置刺史 D. 设内阁
|
58. 难度:简单 | |
西汉中期,长安兴建太学,入学者必须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你认为当时太学中所考试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本经典 A. 《诗经》 B. 《春秋》 C. 《韩非子》 D. 《论语》
|
59.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韩非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荀子、董仲舒
|
60. 难度:简单 | |
凭借宗室招牌,笼络豪强,继起于乱世,重建政权,开创中兴局面的是 A. 秦始皇 B. 汉宣帝 C. 光武帝 D. 明太祖
|
61. 难度:简单 | |
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争中,不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案例的是 A. 昆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长平之战
|
62. 难度:简单 | |
东汉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的都城在 A. 长安 B. 洛阳 C. 开封 D. 咸阳
|
63. 难度:简单 | |
三国时期的开端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分别是 A. 公元9年及公元220年 B. 公元220年及公元229年 C. 公元196年及公元229年 D. 公元208年及公元229年
|
64. 难度:简单 | |
下列政权中,对江南地区开发和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 曹魏 B. 孙吴 C. 蜀汉 D. 北魏
|
65.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 A. 北方战乱频仍 B. 北方瘟疫肆虐 C. 北方灾荒严重 D. 南方经济发达
|
66. 难度:简单 | |
下列不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 A. 南北分裂割据 B. 民族交流大发展 C. 南方经济发展 D. 社会平和安定
|
67. 难度:简单 | |
孝文帝曾颁旨规定:“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具从正音”。旨中的“正音”是指 A. 平城鲜卑语 B. 中原汉语 C. 洛阳鲜卑语 D. 北方胡语
|
68. 难度:简单 |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 佛教的传入 B. 疆域的扩大 C. 民族的融合 D. 全国的统一
|
6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 B. 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C. 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D. 将都城南迁至长安
|
70. 难度:简单 |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71. 难度:简单 | |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 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 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 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
72.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A. 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 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
73. 难度:简单 | |
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诩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A.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 科举制度,考查诗赋 C. 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 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
74. 难度:简单 | |
唐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但被大臣崔祐驳回。崔祐任职的机构应是: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御史台
|
75. 难度:简单 | |
《唐摭言》记述道:“上私幸端门,见新□□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中矣。”从语意判断,所缺“□□”二字是 A. 丞相 B. 进士 C. 使节 D. 总督
|
76. 难度:简单 | |
吐蕃的最高首领被称为 A. 天子 B. 可汗 C. 松赞干布 D. 赞普
|
77. 难度:中等 | |
丝绸是2000多年来中国的名片,丝绸之路从西汉开始至唐朝全盛,“它把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起点是今天的 A. 广州 B. 洛阳 C. 西安 D. 北京
|
78. 难度:中等 | |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 西域、大食、波斯 B. 大食、波斯、新罗 C. 西域、日本、大食 D. 波斯、新罗、日本
|
79. 难度:简单 | |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 卿大夫的崛起 D. 士阶层的崛起
|
80. 难度:中等 | |||||||||||||||||||||
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填写在表格里
|
81. 难度:中等 | |
汉唐时代中外文化交流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1)在上图的白框处,应该填上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汉唐时期古代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汉唐时期中央政权在西域地区相继有哪些措施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安宁? (4)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