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办学共同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土,士臣皂。”这充分表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等级关系严格

B. 世卿世禄

C. 神化专制王权

D. 家国一体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 违背人伦礼仪

B. 不利于社会进步

C. 重视尊卑贵贱

D. 有利于凝聚宗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中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国家形式之进化也。”这里主要评价的是秦始皇

A. 建立的皇帝制度

B. 建立的三公九卿制度

C. 加强的思想控制

D. 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中正评议人物时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南朝时期,中央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成了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世家大族完全垄断了中央的权力

B. 原选官标准被彻底废除

C. 中正官开始成为世家大族代言人

D. 中正官的权威日益下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终唐之世,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科逐步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通过科举取士,经过吏部考试任官,再历经在州、县任职的锻炼考验,具备决断军国大事的才能和智慧,方可为相。这表明唐朝丞相选拔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才学与实践经验并重

B. 通过科考是必经途径

C. 重用文官而忽视武举

D. 把实际政绩放在首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这三个阶段依次实行的制度是

①分封制

②三省制

③内阁制

④三公制

A. ①④③

B. ①②③

C. ④②③

D. ④③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B. 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

C.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 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A.满清政府 B.封建制度 C.西方列强 D.北洋政府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

A. 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C.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

A.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C.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D.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申报》    D. 《民报》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之后,学生联合会的发刊词明确指出:学生界知道中华民国是国民公有的,不是一二人所私有的。学生既然是国民的一部分,就有预闻国事之权。这表明五四运动

A. 使学校成了政治机关

B. 使学生取得了国民身份

C. 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觉悟

D. 增强了学生支持政府的意识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月19日,外交部长陈友仁和欧马利分别代表中英两国政府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之协定》上签字,规定中国正式收回汉口英租界,在英租界区域设立外交部汉口第三特别区。”这份时事报道应发表于

A. 湖北军政府成立时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 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 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成功的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 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

A. 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B. 保证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

C. 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 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 独立自主

B. “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这次会议上

A. 中国实现了对亚非国家的领导

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被恢复

C.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一致认可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南巡讲话

D. 中共十二大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B. 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 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 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某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学生试图揭示的是

A. 中德关系趋势

B. 中美关系趋势

C. 中苏关系趋势

D. 中日关系趋势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辛丑条约》

④香港回归。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

A. 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 高尚道德是雅典民主建立的基础

C. 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 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柏拉图则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状态的管理形式”,“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材料说明古代雅典

A. 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

B. 公民才能无法施展

C. 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

D. 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如果债务人无力还债。经过游街式的公示后,可以肢解、“瓜分”债务人身体;严厉处罚盗窃、非法侵占等行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在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B. 使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

C.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有利于罗马帝国统治的稳定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罗马法学家通过对公民法的解释归纳出定义和一系列具体的规范,使罗马法越来越具有社会调节功能。材料反映出

A. 法学家开始取得法律解释权

B. 罗马法的内容可随意增减

C. 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D. 罗马私法比公法更显规范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关于英国首相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

②政府首脑

③上议院的首脑

④下议院多数党领袖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英国内阁对其成员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体一致,二是互相信任,三是保密,即非经内阁许可所有成员对内阁会议上的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这表明英国内阁遵循的原则是

A. 议会至上

B. 法律至上

C. 人人平等

D. 集体负责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对美国1787年宪法,历史学家曾如此评价:“这部宪法的要旨及其所以成功的一个秘密,就在于中央政府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所具有的那种对于个体公民的全面的和带强制性的效力。”这说明“这部宪法”

A. 增强了各邦的自治权

B. 维护广大民众利益

C. 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

D. 给予公民广泛民主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在美国,国会可以立法,但是法院可以进行违宪审查,总统提名的大法官需要国会批准。这些规定可以体现出美国

A. 总统、国会、法院三者相互制约

B. 国会与法院间存在制约关系

C. 最高法院凌驾于宪法之上

D. 国会的权力受到总统的制约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1872年11月,法国总统梯也尔在议会发言中说:“我实施共和制有两个理由:一则因为我已投身于此,二则因为如今实际上不可能有别的做法。”这表明

A. 梯也尔是忠实的共和派

B. 复辟势力已经不复存在

C. 共和制已成为大势所趋

D. 法国议会主张实行共和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1878年俾斯麦促使德意志帝国国会宣布德国社会民主党为非法。1890年以后,社会民主党再次成为选民支持率最高的德国政党,然而没有一个政党能够行使政治领导权力。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帝国

A. 皇帝代表了主要政党

B. 民主党派受到宪法的制约

C. 政府没有行使监督权

D. 民主力量受制于专制势力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汉书·百官表》

材料二  每州设刺史一人,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发六条诏书规定了刺史的职责。六条诏书的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六条,二千石连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御史大夫的职权,并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三、null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参议员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38人,占77. 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81. 67%,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88. 1%,35岁以下有37人,占71. 43%。这些人有革命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由此固然能够制定出一部足够民主的宪法,但其制定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事实上,当时中国的立宪派、旧官僚、大地主、旧式知识分子、乡绅、农民、工人等的利益和要求在约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袁世凯的势力未能参与宪法的制定,因此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便不遗余力地破坏宪法(1914年《临时约法》即被废除)。

——以上均摘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为进步吗》,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9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