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 森严等级制度特征 C. 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
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周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走向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
3.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 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 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 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
4. 难度:中等 |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5. 难度:简单 | |
秦及西汉初年,皇帝总是与丞相商议政事,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协助丞相参与决策,凡军国大事均有二府共同管理。西汉成帝以后逐渐形成了非经尚书台起草便不是诏书、百官可拒绝执行的制度。这反映了 A.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B. 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 C.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 D. 扩大了政权开放程度
|
6. 难度:简单 | |
《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 A. 王位世袭制 B. 世卿世禄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
7.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讨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 政事堂不掌握实际权力 B. 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 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 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
8. 难度:中等 |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9.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 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B. 中朝内阁军机处 C. 中朝中书门下内阁 D. 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
10. 难度:中等 | |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公民具有同一血缘 B. 公民是政治统治者 C. 公民具有献身精神 D. 形成了公民共同体
|
11. 难度:中等 | |
考古发现古希腊的一口井里,有190块陶片写着公元前5世纪一位著名政治家的名字,但陶片上的字迹仅出于14个不同的笔迹。由此可以推论这些陶片 A. 是雅典进行民主选举的选票 B. 验证了陶片放逐法的伟大性 C. 主要被用于古希腊书法练习 D. 被用作反对某人的政治手腕
|
12. 难度:简单 | |
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说:“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的方式把驴变成马。”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 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B. 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C. 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D. 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
13. 难度:简单 | |
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A. 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 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 C. 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 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
14. 难度:中等 | |
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美国联邦共和国的建立 C. 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 中华民国的建立
|
15. 难度:简单 | |
电影《女王》中有一场景:1997年,在英国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前往拜见女王。车队进入白金汉宫时,女王私人秘书罗宾对女王说:“夫人,首相到了。”女王说:“准首相,罗宾,我还未任命他呢。”“女王”可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英国 A. 首相应对英王负责 B. 首相需由英王任命 C. 英王直接领导内阁 D. 英王有权创制法律
|
16. 难度:中等 | |
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 A. 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 B. 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 C. 政府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D. 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
|
17. 难度:中等 | |
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C.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 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
18. 难度:简单 | |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 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 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 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 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
19.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20. 难度:简单 | |
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国家级官员方面,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在地方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族。据此可知 A. 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 B. 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 C.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 D. 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
21. 难度:中等 | |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B.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C.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
22.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赫德取得了中国海关管理权。赫德借鉴西方的会计、稽查、人事等制度对中国海关进行了有效改革,使关税收入大增。恭亲王奕䜣曾感慨道:“中国官员几乎无人可信,外国人的报告较为可靠。”材料意在说明 A. 外援促使清政府政策更加开明 B. 引进西方制度已成为社会共识 C. 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 D. 清廷内部对西方的认识出现分化
|
23.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 甲午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 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C. 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 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
24. 难度:中等 | |
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出 A.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 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 C.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上升 D. 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具反抗性
|
25. 难度:中等 | |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改订条约》 D. 《辛丑条约》
|
26. 难度:中等 | |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 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 B. 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 C. 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 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
27.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后,溥仪的师傅陈宝琛常常议论:“民国不过几年,早已天怒人怨,国朝二百多年深仁厚泽,人心思清,终必天与人归。”保皇派的宋育仁发表了还政于清的演讲,一时传遍各地。这实质反映出民初 A.帝制和复辟仍据占思想主流 B.革命党人的影响力迅速下降 C.封建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D.共和国家权威与象征的建设不足
|
28. 难度:困难 | |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 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B.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D. 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
29. 难度:中等 | |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 A. 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取得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30. 难度:中等 | |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他着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毛泽东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 党内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 B.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C. 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 D.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
31. 难度:简单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32. 难度:中等 | |
日本官方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述:“管区内的敌人,使日军最感棘手者,为冀西及冀中军区的共军。彼等以省境及日军作战地区附近,或沼泽、河流等日军势力不易到达的地区为根据地,进行巧妙的地下工作及灵活的游击战。”文中的“共军”是指 ( ) A. 红军 B. 新四军 C. 八路军 D. 解放军
|
33. 难度:中等 | |
解读《20世纪30年代日本直接军费开支变化表》,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日本军费增速已超过经济发展速度 B. 日本全面侵华刺激了国内军费狂涨 C. 日本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做好准备 D. 日本企图独霸中国的野心蓄谋已久
|
34. 难度:简单 | |
1949年3月,毛泽东说:“随着战斗的逐步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化为工作队。”这是因为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 B.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 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 新中国的成立具备了组织基础
|
35. 难度:中等 | |
《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当时 A. 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 B. 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完全相同 C. 马恩主张革命任务分两步完成 D. 马克思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
36. 难度:中等 | |
“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材料实际上是说,巴黎公社 A. 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革命 B. 建立了工农联盟的新政治制度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伟大尝试
|
37. 难度:中等 | |
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的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A. 说明斯大林的英明决策 B. 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 突出强调阶级斗争的需要 D. 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
38. 难度:中等 | |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B.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C. 它推翻了沙皇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 它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
39. 难度:中等 |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 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 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
40. 难度:中等 | |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对二者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 都规定了相同国体和政体 C. 都在实践中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D. 都是中国法制史上重要里程碑
|
41.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 A. 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 B. 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 C. 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 D. 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完法
|
42. 难度:中等 |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 A. 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 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 C. 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D. 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
43. 难度:中等 | |
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这主要表明我国 A. 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 B. 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 C. 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 D. 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
44. 难度:简单 | |
下面内容是摘自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由此推知其研究的主题是中国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2)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以共产党为主导力量 (4)保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5)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与时俱进 (6)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 A. 民主政治主体的扩大 B. 政府职能的转变 C. 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 D. 现代民主政治的特色
|
45. 难度:中等 | |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个非常执着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他说,香港主权问题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讨论”的实质是坚持 A. 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 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C. “一国两制”的方针不能动摇 D. 武力收复比谈判更具可行性
|
46. 难度:简单 | |||||||||||||||||||
下表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
据上表可知 A. 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 B. 内地与香港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 C. “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 D. 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
|
47. 难度:中等 | |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实施群体不同 B. 享受权利不同 C. 社会制度不同 D. 主要作用不同
|
48. 难度:简单 | |
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
49. 难度:简单 |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 实行“一边倒”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
50. 难度:简单 | |
美国外交档案显示,1972年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以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说明 A. 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 B. 日本在政治外交上听命于美国 C. 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D. 美日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
51. 难度:简单 | |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2018年6月10日共同会见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国 A. 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 B. 积极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 C. 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
52.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 实行“一边倒”方针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 实行不结盟政策
|
53.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 A. 继续与苏联合作 B. 采取措施遏制苏联 C. 与苏联分道扬镳 D. 分化社会主义阵营
|
54. 难度:中等 |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中近东和东南亚地区散发了许多书籍和小册子,它们都以当地出版机构的名义出版,这些出版机构在经济上得到美国的补贴”;美国还“利用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逃到美国的叛徒和民族败类写文章进行污蔑”。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以文化冷战遏制共产主义 B. 展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C. 对苏联、中国进行封锁 D. 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
|
5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讽刺漫画: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指着CED(将欧洲防务纳入北约领导的协议)对代表法国的玛丽安说:“要么你就买这个玩具,要么你就什么都没有”。这幅漫画 A. 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B. 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表现了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的意图 D. 表达了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
|
56. 难度:困难 | |
美国从一开始眼睛就盯着全球,表现出所谓“国际性”的本质。即使所谓的“孤立主义”也只是美国实力尚未达到与欧洲大国正面抗衡时的一种无奈选择,一旦具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势必会把“领导世界”的意识转化为“领导世界”的行为。材料意在说明美国 A. 已放弃了孤立主义传统 B. 凭借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C. 国力增强推动对外侵略 D. 霸权主义具有历史渊源
|
57. 难度:简单 | |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
58. 难度:中等 | |
20世纪90年代,美国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格德说:“亚洲国家日益认识到其取得的成就并为之骄傲,它们希望被平等对待,倾向于把美国看作‘一个国际保姆,如果还算不上恶霸的话。'结果是美国与亚洲的期望变得越来越不一致。在广泛的问题上,日本和其它亚洲领袖学会了对美国说‘不’,有时还会用彬彬有礼的亚洲方式说‘滚蛋' 。”这表明 A. 美国与亚洲的盟国关系破裂 B. 雅尔塔体系崩溃 C. 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冲击 D.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
|
59.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
60. 难度:中等 | |
2008年,格鲁吉亚借俄总理普京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机,利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强行武力解决南奥塞梯问题,美俄关系空前紧张。俄美之间构成一种“新冷战”的关系。但有人认为,用“新冷战”描述当前的俄美关系不准确。其原因是 A. 现在不存在直接对抗的两大意识形态阵营 B. 目前还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峙 C. 俄罗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不成威胁 D.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形成
|
61. 难度:中等 | |
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
6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举两例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
6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人类太空技术的发展和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应用,太空己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之后的第四个生存空间,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著名空间科学家玛·布劳思在一次访谈中指出:“阿波罗计划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迅速发展,该产业的收益从1969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1972年的8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对于美国社会的推动作用是值得历史学家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曾任美国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总指挥的汉斯·马克这样评价阿波罗计划。“肯尼迪总统的愿望实现了,只是代价过高、可以说,阿波罗计划是一份难以继承的遗产。”……由于登月竞赛美国的最终胜利,对苏联内部的自信心产生了瓦解作用,也对苏联的最终解体产生了间接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强调“和平演变”的作用,却忘了“堡垒总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冷战中的美苏载人登月竞赛》张弛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世界航天科技发展历程的特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以上特点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