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A. 草市中有夜市

B. 江南市镇兴起

C. 村寨出现草市

D. 专业市场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宋代出现了“交子”。“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据此可知“交子”

A. 具有一定“防伪”功能

B. 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 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D. 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格

C. 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记载,宋代东京汴梁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也“许市人买卖于其问”。这反映了

A. 市场规划混乱

B.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 中央集权削弱

D. 城市防御功能增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 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 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 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尚书·酒诰》记载:“殷民‘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说明

A. 商业开始出现

B. 长途贩运的经商风在商朝盛行

C. 商代已有职业化的商人

D.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中的(  )

A. 体现了草市的特点    B. 主要商品是农产品

C. 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D. 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经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而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商业店铺,鳞次栉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管辖

B. 商业繁荣与城市相联系

C. 当时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

D. 长安城以经济职能为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杜佑《通典》记载,唐开元年间,当时“天下无贵物,长安和洛阳的米价每斗不过二十文,面粉每斗三十文,绢每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可见当时

A. 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B. 经济进步推动商业繁荣

C.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国内长途贸易兴盛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元朝时,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 扬州

B. 广州

C. 泉州

D. 上海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

材料二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

——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