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春秋时期被灭的诸侯国有60个以上,但其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这一现象说明 A. 周天子权威足以维持秩序 B.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利于国家统一 C. 宗族和姻亲关系发挥作用 D. 诸侯国之间力量势均力敌
|
2. 难度:简单 | |
《诗经》中有一类诗歌被人们称为“讽喻诗”,主要集中在《大雅》和《小雅》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表明《诗经》 A. 关注现实 B. 辞藻华丽 C. 客观真实 D. 借古讽今
|
3. 难度:中等 | |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 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 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C. 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
4. 难度:困难 | |
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纱市在城内的北耆寺前。这一记载表明南京城 A. 专业市场广泛分布 B. 市坊制度得以建立 C. 政府城市管理松弛 D. 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
5. 难度:中等 | |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唐朝 A.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 三省长官相互牵制 C. 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D. 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
6. 难度:简单 | |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该诗中描绘了 A. 造纸技术的主要工序 B. 活字印刷的印刷过程 C. 瓷器烧制的基本流程 D. 丝绸织造的繁复工艺
|
7. 难度:简单 | |
王袆在《送申巡检之官序》中记载:“至正十一年,海内多故,天子命勋旧大臣行中书省以镇外服,且以为去朝廷远,事有机速,不可律于常制禀命而行。凡军旅、钱粮、铨选之事,一听其便宜行之。”这说明元朝行省 A. 权力不再受到中央的节制 B. 获得了较大的事务处置权 C. 一直拥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D. 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
8. 难度:中等 |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置刑法而不用)矣。”据此推断他 A. 摒弃君主制度 B. 宣扬君权神授 C. 主张民贵君轻 D. 提倡君臣共治
|
9. 难度:中等 | |
上海发昌机器厂于1866年创办,是中国近代较早的民族工业,至19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这一时期促使发昌机器厂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洋务企业的诱导作用 ④清朝政府的政策支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10. 难度:中等 | |
研读具有时代特征的图像史料,是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整合的图文资料。据此推测,他们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难度:中等 | |
1898年5月,康有为曾在《列国政要比较表》中列举各国土地、人口、学校、商务、铁路、电线等十三种数据统计,并将这些外国资料与中国的状况一一比较,指出中国“事事远逊人”。其主要意图是 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培养国人国际视野 C. 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 揭示中国落后根源
|
12. 难度:简单 | |
1913年的《时报》曾发文指出:“今之沪上,一般士人无论学界或商界,每有聚数十同志创为俱乐部者……麻雀也、牌九也、鸦片也、酒食也、叫局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少年子弟趋之若鹜,乐而忘返。”材料表明民国时期的上海 A. 传统习俗发生巨大变迁 B. 东西方生活方式有所交融 C. 市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 消费娱乐中奢侈之风大增
|
13.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在1924年后曾系统阐述民生主义的设想,提出“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建立有助于资本成长与流通的新实业”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 A. 平均地权 B. 打破资本制度 C.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 D. 节制资本,发展实业
|
14. 难度:简单 | |
阅读《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 据此可知 A. 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日本的对外侵略重点从中国逐渐转移到东南亚 D. 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胜利
|
15. 难度:中等 | |
虽然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还有大批“和平中立主义”和接近“和平中立主义”的国家,它们有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这次会议 A. 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 促成了印度支那局势缓和 C.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确立了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20世纪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它反映了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三大改造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7. 难度:困难 | |
在1964年10月16日,美国报纸《THE RECORD》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重磅新闻:“红色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引起美国密切关注。以下关于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颗原子弹爆炸标志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 ②继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文革”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我国还不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18. 难度:困难 | |
梭伦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废除债务奴隶制,归还借贷抵押的土地,尽管富人曾经强烈抗议,但未有结果,这一举措后来得到充分执行。这说明该举措 A. 符合了城邦整体利益 B. 获得了各阶层普遍支持 C. 打破了贵族权力垄断 D. 保护了平民的根本利益
|
19. 难度:中等 | |
英国人麦考莱指出,“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次革命的最大“收效”是 A. 宫廷政变没有流血 B.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C.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D.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
20. 难度:简单 |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初步形成 B.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C. 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通讯工具方便了世界联系 D.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扩展
|
21. 难度:简单 |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设想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和机构来行使。这一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君主专权 B. 赋予人民主权 C. 宣扬权力至上 D. 倡导法律平等
|
22. 难度:中等 | |
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A. 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B. 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 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D. 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
23. 难度:中等 | |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A. 诺曼底登陆 B. 德国入侵波兰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太平洋战争爆发
|
24. 难度:中等 | |
观察漫画,图中斯大林正在防守,篮球上写着“马歇尔计划”,球框上写着“欧洲复苏”。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 当时苏联的实力不足与美国抗衡 B. 美国控制和利用西欧以遏制苏联 C. 苏联着意维护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D. 欧洲经济的复苏与美苏利益无关
|
2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评价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上具有创新价值,这主要体现这一自由贸易区 A.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B. 由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 C. 实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模式 D. 商品、劳务、资本自由流通
|
26. 难度:中等 | |
《史记》载:“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即秦始皇51岁就去世了。清代史学家钱大昕指出,秦始皇没有活到51岁,这里的“五”应该是“立”,但是没有找到证据。而今,“在日本高山寺所藏的抄本中,这个词就是‘立’,这样就找到版本的依据,再加上一些旁证的材料,我们就把这个错误改了。”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史料本身是复杂的,必须加以甄别、考证 B. 《史记》中存在史实错误,不能作为史料 C. 没有版本依据,无法确定史实方面的正误 D. 历史学科实际上是考证史料正误的一门学科
|
27.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B.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C.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28. 难度:中等 | |
(加试题)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段话反映出马丁·路德 A. 倡导“人性”解放 B. 否定教皇地位 C. 宣扬《圣经》精神 D. 主张教权高于王权
|
29. 难度:简单 | |
(加试题)1916年,德军在某地发动了一场战役,试图将其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该地位于下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
30. 难度:困难 | |
(加试题)“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A. 引发了苏俄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B. 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C.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D. 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产生了新民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陈独秀指出,社会上各项人中“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不主张强力,不主张阶级战争,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帝国主义那条旧路是不能再向前走了,唯有去找那条社会主义新路来走”。 ——摘编自陈培军《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等 材料二 在国民党反动派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南昌起义公开以国民党左派名义进行号召,并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委员会。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军途中,遭到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部队损失严重,大多数参加者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继续跟共产党走。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在赣南的“三整”,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进行的改编一样,都在努力把起义部队改造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为这两支部队后来在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 ——姜廷玉《论八一南昌起义精神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五四运动“产生了新民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并归纳其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
|
32. 难度:困难 | |
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 1815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政府颁布这一“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并分析1849年“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的史实依据。
|
33. 难度:中等 | |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资本主义关系的不断发展,在英国的贵族中,除旧的封建贵族外,还分化出了一个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阶层。新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剥削雇佣的农业工人,或将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的地租,新贵族主要是从乡绅转变而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商人由于购买土地而加入了新贵族的行列。新贵族的地产事实上已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性的财产。他们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利益一致,因而在革命中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封建王党。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新贵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新贵族形成的主要途径及其政治立场。 材料二 “勇敢的克伦威尔走进了议会,像个幽灵,他发怒的面孔,吓得议员们口呆目瞪;‘走吧!’他说,‘你们坐得够久了,难道你们,还想坐在这里,直到世界末日来临!’” ——《克伦威尔传》 (2)针对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学界有不同的观点。①有人认为这是他走向独裁的开始。②另有人则认为,正是克伦威尔的勇敢行为及其必要措施,才造就了英国。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加以阐述。
|
34. 难度:困难 | |
(加试题)古典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梁辰鱼写成《浣纱记》图2徽班进京 材料二 全社会痴迷昆曲的拐点出现在康熙年间,昆曲与康乾盛世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不相吻合。文字狱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还有多少文人敢于冒本人与亲人被杀头的风险搞昆曲创作?道光之后,人们因亡国灭种的危险而焦躁不安,这样的心境又如何会喜欢哀婉缠绵的昆曲?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花部、雅部的区分,花部为京腔、秦腔、梆子腔等,雅部专指昆曲。徽班到京后,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及其舞台艺术体制。道光年间,到北京加入徽班演唱的汉调演员逐渐增多,逐步实现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的交融。到1845年,徽班向京剧的演变已经基本完成了,只是当时还不叫京剧。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于哪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并指出它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衰弱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京剧形成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