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期,“坐列贩卖”的商贾开始编入市籍并缴纳租税;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甚至发遣戍边。这一变化说明 A. 户籍制度源远流长 B. 抑商政策始于春秋 C. 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D. 商人社会地位下降
|
2. 难度:中等 | |
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 A. 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 B. 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 C. 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 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
|
3. 难度:中等 | |
南宋孝宗年间,有大臣上书指出:临安府风俗,“(民)效异方之习”,“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声音乱雅,好为北乐”,奏请禁之惩之。这一奏议折射出当时 A. 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 民族文化交融增强 C. 中原文化影响扩大 D. 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
4. 难度:困难 | |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想出关打猎游乐,在居庸关被巡关御史张钦杖剑挡驾,无奈悻悻而还。后来武宗乘张钦巡视他处之机,黑夜微服偷偷出关,一路都生怕张钦追拦。这一史事表明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监察制度走向成熟 C. 官僚体制制约皇权 D. 北方边防体系严密
|
5. 难度:困难 | |
晚清知识界对“President”(总统)一词的翻译中,最流行的音译是“伯理玺天德”,也大量存在“反求诸己”而将其意译为“首领”“大酋”“尚书”“民主”等不下几十种。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知识界崇洋之风盛行 B. 西学东渐走向深入 C. 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 D. 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
|
6. 难度:中等 | |
1914年1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对于棉丝业、制铁业、制糖业等资本在20万元以上的新设企业,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的三年内,政府按实缴资本给予保息5厘或6厘。这一措施旨在 A. 鼓励私人投资实业 B.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C. 打压中小工商企业 D. 扩张官僚资本势力
|
7. 难度:困难 | |
读下图,“边区政府”当时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保卫土地革命利益” C. “坚持团结,抗战到底”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8. 难度:困难 |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 A. 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 B. 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 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D.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
9. 难度:中等 | |
研究表明,在古代希腊有超过300个公共的宗教节日。其节日仪式几乎向城邦所有公民开放,神祭仪式结束后,所有参与的公民一起集体共餐。这类节日活动 A. 克服了民主的狭隘性 B. 增进了城邦集体认同 C. 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 D. 促进了城邦间的合作
|
10. 难度:中等 | |
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年)的钢琴曲多以景物或诗画为题材,通过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而非严谨的曲式结构,渲染出变化多端的气氛和色调。其作品 A. 反映了理性主义的时代追求 B. 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潮流 C. 具有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 D. 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
|
11.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890~1938年部分大国的能源消耗量(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可知 A. 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 B. 除煤炭以外的能源利用极其有限 C. 大萧条对法德苏三国冲击较小 D. 二战前美国工业产量超过欧洲总和
|
12. 难度:困难 | |
1960年前后,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情况下,其他国家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来获得足够的美元;而美元的持续性流出,又势必削弱并危及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特里芬两难”实际上说明 A. 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不能动摇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美国长期外贸逆差 C. 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合实际 D.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有利于货币体系稳定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76年英国成立格林威治天文台,向社会提供时间服务。到1847年,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时间,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1883年,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施行,形成了基于格林威治子午线算出的5个时区,这一计时方式在美国迅速推广。欧洲和北美每个城市都实行地方时(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的情况走向结束。与此同时,由于天文学家的出色工作,英国历年发表的以格林威治经线为基础的航海历,使航海员在海上测量经度变得十分方便。因此,多数国家自发地向格林威治时间靠拢,使用英国航海历。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等 材料二20世纪初,中华民国曾将中国划分为昆仑、新藏、陇蜀、中原和长白等五个时区,全国各地所用的时间比较混乱。1949年,“北京时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问世,全国各地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东经120度标准时)作为标准时间,五时区计时的旧制成为历史。在实际生活中,我国新疆地区同时使用乌鲁木齐时间(东经90度标准时)和北京时间两种标准。1966年,国家授时中心建立。到今天,该机构通过长短波系统、低频时码、互联网、卫星单双向传递、光纤传递等方式进行授时。研究表明,我国授时中心所测定的北京时间的准确度位居世界第三。 ——摘编自郭庆生《中国标准时制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计时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标准时制推行的特点及其意义。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儒学至汉代在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同时期古代科技迅速发展,形成以数学、天文学、医药学和农学为主的科技体系。古代科技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儒学在同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宋代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与宋元科技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至清中期,开始转向衰落。这一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讨论,其中有些人把中国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归咎于儒学。笔者以为,不排除清代儒学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更应当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寻找原因,不能以儒学与科学的对立予以简单回答,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应当深入讨论弘扬儒学与科学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 ——摘编自乐爱国《中国古代科技与儒学的同步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儒学与科技”提出一个具体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传统观念,没有专门的外交机关,更不外派常驻使节。1860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外国公使驻京的要求,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希望中国遣使驻外。清政府内部对此意见纷纭,有官员认为这是“以柱石重臣,弃之绝域,令得挟以为质”,外国人很可能借此机会“入朝秉政”。70年代,古巴、秘鲁虐待华工的消息传到国内,总理衙门在派员调查核实后提出“设领保护”。与此同时,购置船炮、派遣留学等洋务事宜和中外交涉事件不断增多,朝廷上下认识到遣使常驻已是不容稍缓了。1875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正式同意遣使;同年8月,委派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到1880年,清政府先后在英、德、日本、法、美、俄、西班牙、秘鲁等八个国家建立使馆,派遣常驻使节。这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虽属草创,但改变了长久以来没有驻外外交机构、彼有使来我无使往的不正常状态。 ——摘编自高士华《早期中国驻外使馆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中国驻外使馆建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驻外使馆建立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材料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主动要求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 1921年后,美苏之间的经贸往来连续不断,1931年苏联就购买了约50的美国出口机器设备。30年代初,正当美国同严重的经济萧条作斗争的时候,远东战争策源地出现了。入主白宫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当世界笼罩在战争迷雾中的时候,不承认苏联是非常不明智的,“那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与此同时,美国800名大学院校教师联名致信罗斯福,呼吁立即承认苏联,美国报界1139家报纸中有718家表示赞成承认苏联。1933年10月,罗斯福致信苏联,建议两国迅速举行建交谈判。11月7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率领代表团抵达华盛顿,11月16日,两国达成协议正式建交。之后不久,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等国纷纷与苏建交。次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沈莉华《试析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美苏建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管子,字仲(约公元前723—前645年),春秋初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公元前685年,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开始大力整顿内政。管仲认为:“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还提出立法要“顺乎人性,合乎人情”、“赏罚之制,无逾于民”。《管子》还把“礼、义、廉、耻”比作“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主张“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管仲治齐四十年,齐国实力迅速提升,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战国时期,魏国任用李悝,楚国任用吴起,秦国任用商鞅相继实行变法,把《管子》法治思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张绍良、贺芳丽《管子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管仲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管仲的法治思想。
|